“阅读”作为本书的关键字,有不同的含义。
阅读的含义有 ①为娱乐而阅读 ②为获取资讯而阅读 ③为增强理解力而阅读。
分析阅读的目的事为了增强理解,分析阅读是本书侧重讲的方法。
写书评前的一些话
学习是输入-输出的过程,写作梳理是输出方式。
看到本书名时,映入脑海的另一个词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最近很火。成为高手仅通过10000小时的练习是不够的,必须是刻意练习。如果真正的刻意练习,用不了10000小时就会成为高手。如果不是刻意练习,那就是低水平的重复。
有一些词和刻意练习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有意注意,比如,不仅是对事情内容反思,更要对做事的方式反思。有个词和低水平重复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自动驾驶,比如思维定式。
阅读了很多书,阅读的过程更多是自动驾驶模式,换句话说,现在阅读的方式和当初六年级的阅读方式并无任何不同。当你有意注意到这一点,阅读的低水平重复也就不见了,你就进入到了刻意练习模式。刻意练习,帮你摆脱了思维定式,走出不断回到原地的怪圈。
接下来看看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
0.检视阅读:看书的正文之前,把书的标题、目录、前言、封面,书衣等非正文的东西都看一遍。顺带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是想解决哪些问题?
1.分析阅读步骤:
——理解作者怎么把书写出来的
1.1 书籍的分类
1.2 一句话概括本书内容
1.3 列书的大纲
1.4 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
——作者主旨(写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5 关键字的含义
1.6 根据重要句子找主旨
1.7 找论据
1.8 作者解答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带解答。
——评判本书
1.9 懂了1-8后再批评,批评的时知道自己说的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个人观点。并有依据。
1.1.1书籍分类 ,
虚拟小说 / 传授知识的论说类(理论类(历史/科学/哲学)/实践类)
1.4.1作者的提问:
分类表达总结作者提的问题
理论类问题:
横轴为人/事
纵轴为黄金思维圈的what 、how 、why
竖轴:程度(真、假、好、坏)
比如人/事+What:这个事是什么?有什么特性
人/事+What+程度:这事是真的么?
人/事+Why: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事的原因是什么?
……
关于某件事的目的和原因的差异性,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事的原因是什么?目的和原因的差异性有些不同。目的是主人翁视角,原因是旁观者视角。比如,911事件让美国经济发生倒退。对于反恐分子而言,他们为了让美国经济倒退,发动了911;对于旁观者的我们,911是美国经济倒退的原因。
实践类问题:
横轴为动作,其他不变
动作+What+程度:做了这个事会变好么?怎么做让事情变糟?
1.6.1找句子主旨。
确定自己真正地理解了主旨,用自己的话说把句子重新翻译一下,或者举事例说明这个主旨。如果只是调换句子顺序那并不是理解。
他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翻译过来就是,他在人多的时候会不自在。或者他获取能量的方式是独处,而不是与人交流。重新翻译的意思就相当于描述这个事情的另一种特征或者表现形式等等。
1.7.1找论据
对论据有个初步划分,事实 / 公理 / 假设 / 个人观点
归纳法的论据主要是事实。
演绎法的论据主要是公理、假设。
个人观点如果被作为了论据,那论证将不严谨。
1.9.1评判本书
评判本书包括作者写书的水平(根据1.1-1.4来判断),逻辑有条理(分类表达,时间,因果)
评判作者的观点是否靠谱,论证是否充分(根据1.5-1.8来判断)
如果你能找到如下漏洞,才能批评作者的观点
1. 作者知识点不足
2. 作者知识有误
3. 不合逻辑
4.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后续读书随笔刻意练习1.1-1.9,本篇就到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