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是从小喜欢,长大后依旧热爱的事物?
细细想来,那应该是理想,是嗜好。儿时的狂热与固执不顾父母劝阻,也可能因它筑起了与父母对立的墙。依旧默默喜欢着,偷偷追求着,后来用努力和坚持证明自己对的人。一路走来,终是明了:热爱,从始至终,都是唯一。
今天,我们特邀90后作家李将做客糖点人物专访,分享他的坚持文学创作之路。
李将,笔名斯文,90后新生代作家,生于江苏淮安河下古镇。中学时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少年文摘》《新课程报》《名城绘》《北极光》《诗歌地理》等报刊发表文章四十余万字,并有作品入选《民间的忧伤》《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作品选集,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征文比赛奖项。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文联重点题材签约作家,已出版文学作品集《青春下的独白》、诗集《花香一瓣》,著有随想录《李札记》等。
糖:您好,李将先生。欢迎您来到糖点人物专访节目。经了解,您父亲是文学爱好者,您自幼热爱文学,想必是耳濡目染。那您父亲爱看的书中,对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本?
李:小时候,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我的父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很喜欢读书,平时买了很多书籍,所以家里的书柜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这些书中以通俗小说居多,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还有一些当时特别流行的武侠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书名为《江湖奇侠传》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平江不肖生。这本小说特别厚,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却非常有趣,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抱着这本书啃,把我们老师都吓到了,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学生连字都认不周全,而我却整天抱着厚厚的一本书在津津有味地读着。
糖:您的作品《青春下的独白》大多是什么样的情感主导内心?有何分解之法呢?
李:《青春下的独白》这本书是我在中学时期创作完成的。中学时期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迷茫、困惑的时期,也是我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时期。出于对学习的困扰,对文学的热爱,于是渐渐学会用文字来排解心中的压抑,便写出了这本书。
糖:诗是心境的延伸。您自己诗作中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呢?回忆当时落笔的心境以及现在读来的心情。
李:《花香一瓣》是我大学时创作的一首情诗。这首诗表达了我的一种爱情观,我认为爱情不一定要完整,即使支离破碎、土崩瓦解,但只要留下一丝痕迹,都是一种念想,一种回忆。我很喜欢这首诗,把它作为我诗集的书名。
糖:您的家乡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里,那您有没有打算以家乡为背景写一部作品?
李:这个问题问得好。最近正在着手创作一部以淮安河下古镇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会一改我以往的小说题材。我想通过这部小说将淮安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淮安、了解淮安、走进淮安。
糖:您之前作品是校园青春风,那您会有以自己的调查访谈经历为原型,进行社会性的创作的意向吗?
李:如果遇到合适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题材,会创作一些中短篇的文学作品。
糖:很多人年少时的自主选择往往与父母意愿相违背,那对于当年的你,如何与父母沟通和交流,您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李:沟通的前提是平等对话。我认为,父母与子女最好的沟通是家书。家书可以让双方心平气和的去聆听、去思考、去接受。
糖:在你从事新媒体工作中,可以说说令您感触最深的、或有意义的人事吗?
李:我曾经采访过一位连环画收藏家,他已接近中年,却从小就对连环画情有独钟。几十年如一日,收藏了几千本连环画。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痴迷与狂热。
糖:对于新媒体热的持续发酵,当下碎片化知识以及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您是怎么看待的?
李:中国人习惯免费的东西已经很久了,听免费的歌,看免费的电影,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未来社会,知识仍然会很值钱。
糖:任何成功总是不易的。作为青年作家,哪些是您创作路上的最大阻碍?
李:我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有一颗能静下来认真创作的心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生活在矛盾的心境当中。既想争名夺利,又想在艺术上取得更高的境界,这很难。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糖:您多次受邀参加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对于90后热爱文学的人,可否留下您的友情寄语?
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岁月几何,都要保持对文学的那份热爱与忠贞!
后记:
朋友问:诗和远方为什么那么远?
“因为缺少一匹马!”我不假思索道,“还是千里马。”
可能大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眼前的苟且,心中有诗,身边有酒,也总是不缺愁苦。所以奋斗成了一剂良药,以解风情,许约来日绮窗前,对饮明月楼。
本期主持/
席小华(影七夏),90后文学爱好者、网络作者。
(独家供稿:糖点团队·方糖社;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