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亲都用他最大的力量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不但保护,而且是托举,渴望他走到更远。哪怕他现实社会中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父亲,他也在尽其所能完成这样的职责。
作为父亲,面对自己的孩子,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向他描述这个世界。作为儿子,在怎样的激励下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怎么做父亲,才能真正提供力量和庇护呢?首先问我们自己:内心有没有力量和安全感?如果我们自己就被“丧”主导,那精神上的弱小症还会传下去。
一个人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而长出内在力量来,反而内在力量只能通过呵护和鼓励,才能感觉自己安全,才能愿意生发。长大了的挫折要长大了再面对,孩子小时候需要很多爱,去长大。而且外界越是残酷,他心里就越必须有一个人包容宽容他自己。而这构成他一生自我相处的方式,他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正是早期父母和他相处的方式的复制版。
在我看来,总用残酷的一面教育孩子的父亲,那是在诉说父亲本人的失落,以及对世界的不信任。“世界”在他的诠释下,要么是一个庞大的弱肉强食的竞技场,要么是一个落后就出局的冷漠之地,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接受这个暗示,会“说服”自己表现得强大,但这和真正的强大是两回事。
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中,你可以说它是极度虚构的、浪漫主义的情怀,不现实,但正是因为不现实它才感动了我们,因为我们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传递爱的创造力。
最好的父亲,是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而不是过早把残酷植入给他们;在恐吓、挫折、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也会有效地生存,但是和世界的关系将始终是“不美丽”的。
做一个好父亲,不仅是靠“拼爹”资源,更多的传承要靠精神传递完成。电影《美丽人生》中,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幼年的孩子仍然感觉世界是接纳他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梦从没有破碎。“相信有一天我总会碰到那辆真的坦克”,这种希望和感觉成为他的真正护佑。
这个从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儿子,其实用不了多少年,就会从历史课上学到集中营到底是什么,就会知道真相是残酷的;然而与真相一同到来的还会一个如梦初醒,那场游戏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让他理解父亲是谁、真正的爱是什么。
父亲用牺牲,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一定会长大到去面对真相的,但是前提是,他要等到那一天。他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真相,还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真相,才能用爱去转换残酷。在这之前,他需要的是父亲的童话。
电影的最后,当年的小男孩用苍老的画外音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他从父爱里得到的精神财富帮他度过了美丽的一生,这时候你才明白为什么这个电影要叫“美丽人生”了。
什么是你心中真正的男人? 根据调查,女性心中最渴望的男人的特质:排名第一是负责任,第二是有上进心。
但我说,除了这些跟家庭繁衍有关的男性角色的标准外,“浪漫”是一个男人更本质的品质。这个浪漫,不是送玫瑰花这种浪漫,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情感能力。
多数男人从小被训练形成的自我,是达成目标的男性特质,很少有人要求他们具备情感能力。然而他会不会爱,能不能够具备强烈的爱的信念,这件事才决定了他身边的家人是否幸福。
《美丽人生》的电影只不过用极端的形式,把这种选择放在了生死面前。但浪漫的精神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不变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一种面对生活残酷现实时很大的乐观力量。
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是他的情感品质,是否具有提供支持的功能。基度从未放弃表达爱,选择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作为父亲,他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也一样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每个父亲都是极度爱孩子的,但爱的能力各个不一样,希望这个电影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如果这个时代、社会的环境不可战胜,那每个父亲自己如何选择自己的“相信”呢?什么是我们要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