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行业中,从产品出发到触达到用户的过程,通常会经历3个主要环节,分别是用户认知、渠道流通、用户购买。
关于用户认知这一块儿,是首先做好产品分析,对自己的产品有个明确的定位,才能制定一个对应的清晰的策略,后续如何根据用户分析做推广。因为用户不会去了解你的产品整个形成过程到产出,他们只关注所看到的了解的东西,你至少要保证呈现在用户眼前的产品谁能够给到他们更好的体验的,这一点相当重要。只有有了去体验的动机,后续的步骤才能进行。
用黄有璨的话说就是,制定策略需要先根据产品形态,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前一些核心相关数据上面的表现,来制定运营策略。
然后需要根据制定的运营策略,开始进行目标拆分,分解指标,规划工作,并根据目标完成向内向外的资源,比如运营经费、渠道等,来争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一旦制定后,就需要思考如何落地执行,进而达成目标。
有了策略和具体的规划、资源配备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思考和选择通过何种渠道去运行、推广该产品。比如通过文案内容、线上或线下活动、产品机制设计、BD拓展等具体运营手段,来达成目标。
当产品投入运营后,就需要开始数据的监测,并通过对应的数据分析来调整运营方向,同时也要预测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做好防御机制,一旦问题出现,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及时止损。如果说存在这样一种潜在风险,那么原因最有可能出现在哪儿,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去整改一些云运营思路,来减缓这样的问题发生。问题发生后造成的后果,例如用户流失、内容消耗等,怎样才能重新满足用户需求,重新累积新的用户。
所以说,一个合格的运营,一定要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相关用户反馈,并评估整个运营工作成效,再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寻找潜在问题、潜在产品方向和用户需求等,并将结论代入我们新一轮的运营工作中去。
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但不断更新的运营策略又让每一个循环有了各自的定位。
就像“运营之光”里说的那样,要成为一个好的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