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

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文化的支撑点,偏倚在南方。【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大转变,以安史之乱为关捩。

一、 经济方面

(一)论漕运

唐时中央赖北方粟已够。安史乱起,唐室遂专赖长江一带财赋立国。宋都汴京,主要原因,即为迁都就漕运。

元代建都燕京,米粟依然全赖江南,当时遂创始有海运。

明漕运凡五变:河运。海陆兼运。支运。

兑运。兑运者,民间但运至淮安、瓜州,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京,给与运费及耗米。

改兑。改兑者,令里河官军运赴江南水次交兑,而官军长运,遂为永制。

整个的中央,几乎全仰给于南方。而自南赴北之粮食运输,亦成国家每年一次大耗费。

(二)论丝织业与陶业

至元明则最精美的瓷业,全转移到江南来。

二、文化方面

这一种趋势,反映在社会文化上,亦可见北方人物在逐渐减少,而南方则在逐渐增多。如以应科举人数论。

三、南北政治区域之划分及户口升降

社会南北文化经济之升降,还可以政治划分区域的大小繁简来看。大体上是南方愈见冲繁,故分割愈细。与政治区域相随而可知者,最要为户口之盈缩。

唐初十道,南北各半。明十三布政司,南得其九,北仅得四。南占一倍以上。即此已见南北经济文化轻重之不平衡。元代南北户口,成十与一之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