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从我的微信中截下来的一段聊天文字。事情要从一道题的引入而起。类似这样的题说实在的,很多。见怪不怪。于是各有各的理解,玩玩而已,无伤大雅。
丁博看不下去了。直言了这种题的危害:混淆概念,蔑视规则,似是而非,有百害无一利。稍一定神,细思其义,不禁为自己的无定性和没有批判精神而惭愧。
不由得想到丁博在《说理解数》冬训营(厦门站)时讲课时的情景:一看到题先求答案的做法是丁博最反对的。
我不要你们说答案。
先感知先观察!
不要急,慢慢来。
这是丁博的口头禅。
当时有所悟,也要求孩子做作业时先静三秒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为什么一遇到问题自己就乱了阵脚,失了定性,被牵着鼻子走呢?
缺乏思辩意识,是原因之一。只要看到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说。而全然不管题的合理性,已成思维定势。其实,许多时候,题无解。丁博的课上,就有个题无解的例子。
缺乏批判精绅,是原因之二。在鱼龙混杂的教辅市场中,出偏题怪题忽悠人心,喊大话奇话圈钱者比比皆是。敢于质疑是不上当受骗的保障之一。比如这个题:
1+4=5 没错。2+5=12 错!错在不等于。违反了等式的基本规则。余者类推。
逐磨这样的题毫无意义,反倒给小朋友带来了认知上的错乱。
给小朋友找教辅材料时需谨慎。丁博说:这个时代,本来有很多材料,可以写成很好的书籍。但容易被做成残次品,家长们确实很难受!当爹当妈当老师,育家育心育孩子,爱那么难!
教辅材料中的残次品是假数学的代表。与假数学绝缘,保持清醒的思辩力很重要。追本溯源,老实做去,不被急功近利所驱使,才是学习的正道。
很难么?我的案头放着一本厚厚的《几何原本》。我一直没有勇气打开它。我知道,哪天我读懂了这本书,一切的忽悠就会原形毕露。
我会打开这本书的。就从今天开始。
哪怕一天读一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