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懒了十多二十年的人,总是可以找出千万种理由去逃避学习、思考、运动……这些事情比起刷微博朋友圈,逛淘宝,聊天,打游戏这些无聊的事情,简直太难开动了。要让不想事的大脑重新思考,让不运动的身体重获活力,就像要让一个滚下坡的大石头滚上坡一样艰难。我给自己制定了两科学科的学习计划,制定了每周的写作要求。但是,计划总是容易被惯性打破,然后以失败告终,又要重新开始制定计划。我的改变,似乎总是停留在制定计划这一步。如何打破这惯性,让自己养成优秀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分析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想了一些解决方法。
1、发现自己的时间黑洞
每天,除去上班的时间,回家来吃饭完就要看看电影,看看动漫,刷刷微博。然后困了洗刷刷,又来精神就会打打游戏。现在当了妈妈,呵呵。孩子就是我的时间黑洞。耗到九、十点才去学习,或者独处着尝试写日记。那时,最好的精力都已耗费了。 学习的时间太少。精力也太少。
解决方法:尝试不同时间段开始学习,找到自己的最精神佳时间段,不要浪费这个时间,把它留给学习。其实就像小学生写作业一样,最好是一下班做完家事,哄完孩子尽早开始学习(哄完孩子基本已经没有啥精力了,哭。)那也得做啊!再减少一个小时睡眠吧!这是我曾经不努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2、任务制定不合理
关于注会的学习,我选择了会计和税法两科。由于会计的内容繁多,难懂,导致自己一边听课就一边心急还一边灰心。这种心情下的学习几乎效率为零。课也白听,书也白看。而关于写作,先从小日记开始吧?身体的经历有限,每天就是上班,带娃,吃饭,睡觉。但思想的经历可以自己控制。没有新的经历,去看点书,看点报,制造一些输入。
解决方法: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将任务再细分。把每一讲的学习任务都分配到每一天去。不求学多,只求每天学懂一点点。这样,大概拉长了第一轮的学习时间,但是心理上踏实多了。写作上,最痛苦的是没事可写。现在上班的碎片时间我都不能浪费。其实认真想想,触发点还是有的,只是,思想深度不够。不够写成一篇文章。接下来,改变思维方式也很重要。
3、决心不足
我总是在纠结,自己定的学习计划对自己到底有没有用,我想能更好地择业,但是现在所学又并非我真心喜欢的行业,我担心几年下来,又是走弯路。而写作,是我想发展的第二技能,但是我又没有自信能成为一个靠写作赚钱的人。
解决方法:如果现在还迷茫,那就干脆迷茫到底。反正目前也没有别的可走的路。制定的这个目标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做了总比做好。做到了,才知道对自己有没有用。不走一步试试看,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怀疑。定了目标就只管朝目标奔跑!
4、自制力弱
我没有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身处的环境太安逸了。一个人很容易就回到之前的安逸状态。计划做着做着,就松懈了。一松懈,就慢慢不会坚持了。参加写作组的写文,我每每都在被踢的边缘。问问自己,一周两篇文章真的都这么难吗?那还说想提高写作?去跟那些用心的,努力的人比比吧!写作组里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解决方法:其实,参加写作组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激励了。我不记得自己参加多久了。只知道自己完成得不太好。每每都在被踢的边缘。但是,里面却有很多真的很努力的人。不是看起来努力。是真的很努力!我可能都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努力了吧!之前以为凌晨写个日记就是努力了。但是,并不是啊!回想一下,白天都在想些什么?那些碎片的时间有没有利用起来?尽管我目前不爱写鸡汤文。但是,梳理好这些真的很有必要!每天成长一丢丢,就是那么一丢丢就好!我这周又会不会被踢?一想到这个就想哭(。 ́︿ ̀。)
我发现,我总是在安逸中会渐渐忘记刚开始制定目标时心里所期待的愿景。我的愿景是,希望在专业上变得牛逼,希望以后是我挑公司而不是公司挑我。我希望成为一个内心丰盛且智慧的人,才去写作,梳理自己的内在,不要做一个人云亦云的人。结果,刚燃起的激情,很容易就又都耗在那些无聊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去。现在生了孩子,生活又是被牵着鼻子走。感觉这真是一场失败的人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字数那么少,悲伤却那么大!
我会一辈子这样下去吗?先真的努力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