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中篇小说《人生》发表之后,曾一时轰动全国。它带着生活的芬芳,把读者引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作品中,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普通人物命运的起伏跌落,使亿万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部作品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众多文学作者和广大读者,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文学魅力,它展示给读者的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人生》中高加林由于乡村教师的职位被村书记的儿子顶替,不得不回乡务农。这时,他对土地的情感是厌恶的,对自己的肉体是摧残的,对现实社会是极为不满的。正当他处于人生的低谷之时,巧珍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钻进了他的心里。巧珍的出现让他沉醉在浪漫的爱情里,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他也渐渐地适应了他的土地生活,即使他们的谣言被传得村邻皆知,他也毫不在乎,在享受着爱情给他的欢乐和幸福。
叔叔的一封信又改变了他的现实生活。叔叔要到地委任劳动专员,而马屁精马占胜为了讨好新任领导,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高加林重新又由农村回到了县城。在县城,通讯干事这个平台,让他的才能得以展示,他迅速由一个落魄的农村人转变成了一个大家都瞩目的城里人。而这时,他的同学黄亚萍又重新走进他的情感世界。艰难的选择虽然让他苦闷,但他最终为了自己的前途而选择了黄亚萍。深爱着他的巧珍也正因为深爱着他,而选择了离开,嫁给了同是农民的马栓。
正在高加林事业顺利、爱情丰收,享受人生成功的至高点时,张克南妈妈的一封举报信,又让他重新回到了农村。而此时他曾经深爱着的巧珍已经嫁人了,正是德顺爷爷所说,他丢失了一块金子呀。
高加林的人生既富有戏剧性,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农村青年对现实生活的苦闷,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强烈反差的对比而造成的心理撕扯,在爱情和前途两者之间艰难的抉择,挣扎着想从泥潭里爬出来到最后却陷得更深……作者通过高加林的人生起伏,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的奋斗历程,奋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所付出的努力,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也要奋力一博,从而形成的对人生之路的深深思索。
《人生》中高加林及其所有人物所经历的人生,他们的生活历程、精神历程、情感历程,是当时社会乡村青年,甚至包括城市青年所共有的情感,可以说,是当时一个群体的真实写照。路遥正是想借助《人生》这部作品中像高加林的人生经历表明整个社会共通的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他在序言中所引用的柳青的那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正因为路遥已把《人生》上升到对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整个人生的思考,所以,才有了这么深厚的小说主题,这么厚重的人物情感。为了使当时社会发展中某些主要的矛盾在作品里得到充分的艺术表达,他竭力从整体的各个方面去掌握生活,通过塑造人物(典型)把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的、道德和心理的矛盾交织成一艺术的统一体,把具体性和规律性,持久的人性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个性和普遍的社会性都结合起来,竭尽所能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追求。
也正如路遥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的致词中所说: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我想,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一点正是广大写作爱好者应该学习的地方。如何用自己的视角真实地观察感受周围普通劳动者的现实生活,真实地记录反映这个时代人民生活的真实人生之路,探讨出更为深刻的生活人生哲理,这也正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