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阴暗的地下室,水龙头滴滴答答往外漏着水,在这个寂静的空间砸出声音来。忽然,房间里的床上响起了一些动静,床上女人睁开朦胧的睡眼,宿醉过后,留下的头痛像几千条虫子一样啃噬撕扯着她的大脑。她在黑暗中慢慢摸索着起身,找到电灯的开关。
“啪嗒”一声,惨白的光线霎时把这小小的地下室照的恍如白昼一般,也照清了房间里这个醉酒女人的脸,昨夜浓艳的妆还没有来得及卸去。她扶着墙,忍着剧烈的头痛跌跌撞撞的摸到了水龙头旁,拧开后往脸上猛泼了一把凉水,这才稍微清醒了些。对于昨晚的记忆早已断片,不知道是哪个朋友把自己送了回来。卸去残妆,她呆呆的望着床头散乱的化妆品和一片狼藉的勉强可以称为房间的地下室。仿佛自己不堪入目的人生。她慢慢的踱到了床上,像一个苍老的妇人般形容枯槁。闭上眼,一滴液体从眼角滑落,分不清是泪还是水。如果不是那一次意外,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是不同的结局。
那些声音和画面如梦靥一般在她脑子里反复回放,像水草一般缠住失足的人。身已在,心却死了。生不如死,大概如此。
五年前,她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内供职,和这个快节奏城市里所有意气风发的白领一样,为了美好生活不遗余力的活着。脚底恨天高的鞋子,蹬蹬的踩在马路一般平坦的前途,延伸到向往的诗和远方。
2016年4月一个视频刷爆网络和朋友圈,视频本没有声音,整合当事人的陈词和多位目击者的证词,那些场景就像电影一样活络起来。
事情发生在 XX品牌旗下的一家酒店,画面中,一个女孩从酒店电梯里面走出来,一陌生男子悄悄尾随其后,刚在酒桌上谈完生意,有些微醉的女孩没有察觉身后有人,照常从包里拿出房卡,门打开的瞬间,陌生男子强行把女孩往房间里推搡,这时,酒店的清洁工就站在一旁,女孩大声向清洁工求救:“救命啊,我不认识他!”男子解释:“女朋友喝多了,一身酒气,不信你闻闻。”清洁工一脸淡漠:“别在这里吵,影响其他人休息。”女孩的酒立马醒了,双手死死的扒住门,不让对方得逞,同时继续呼救,其间有其他房客经过,但也只是经过或者作短暂逗留、旁观,而后像刚欣赏完一部闹剧般转身离开。女孩拼命挣扎,趁男子疏忽时慌忙夺路而逃,却很快被后者追到,拖其头发拉进房间里面。半个小时后,女孩衣衫不整的逃了出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视频被传到网上之后,呈爆炸式速度被转发、评论无数次。人们像夏天的苍蝇发现了一个破壳鸡蛋一样浩浩荡荡的围了上来,键盘侠们对当事人遇袭的态度大抵分为两派。
“女孩怪可怜的,酒店的监管太不到位了,我以后出差再也不住这家酒店了!”
“活该,女孩子晚上出门穿那么少,活该被人盯上。”
有了公众的舆论监督,相关部门不敢草草了结此事。终于,过了几日,后续事件再一次改头换面出现在了人们手机里的微博头条上。
“XX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嫌疑人今日当庭审讯,被告人Z在H市对受害人X实施拖拽、掐脖子等暴力手段,并将其拖入宾馆,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受害人衣衫不整地从房间逃离并报警。法律会对嫌疑人进行严厉的制裁,相关部门会加强公众财产及人身安全的保护……”
“恶有恶报。”
嫉恶如仇的人们敲完评论栏里最后一个字,为自己的正义感而洋洋自得,随即心满意足浏览下一个可以伸张正义的热点去了。
信息时代,这件事很快就会被其他热点话题覆盖,湮灭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一个充斥着冷漠的看客的社会,你我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路人,又都是被邪恶四面包裹却求助无门的受害者;你我既是受害人,又是施暴者;你我都努力将自己置之事外,同时又品尝着自酿的苦果。
这件事像泡沫一样被戳破之后了无痕迹,除了当事人,痛苦像一张大网兜了过来,紧紧地把她困住。
她就是当年的那个遇害女生。几次自杀被人救下,父母抱着死里逃生的她哭得像个泪人。
活下去,就算为了父母。她咬紧牙根泪如雨下。
只是少年意气风发都如昨事烟消云散了。行尸走肉像换了一个人一般,辞了职,终日浑噩。
还能怎么办呢?心早已经被碾成齑粉,唯有躲进阴暗才能得到一丝慰藉和依持。
痛苦的追溯完往事,她趴在床上,出神着望着洗手台上许久未动的肮脏抹布,嘤嘤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