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学习吃饭、学习唱歌、学习英语、学习做人。究竟什么是学习呢?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平?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主动或者被动的学习一些东西,有的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穿衣,学会了怼人。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又意识到了学会一项别人所没有的技能,可以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比别人多一分竞争力,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多一份生存(不被淘汰)的能力。于是乎各类辅导班应运而生。然后我们就会去刻意的学习,学习英语口语,学习书法绘画。学习钢琴古筝,还有通过参加各类等级考试,争取拿有含金量的证书。
无论是无意识也好,还是有意练习也罢,我们都应该让学习成为我们终生一个刻意行动的过程。不亦乐乎?乐在其中。我们总该有些精神上的诗和远方。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是最舒服的,即是刻意练习的好处是:让学习成为习惯性的舒服。通过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后的感悟:忍者,忍着忍着,就成为习惯了。学习不再如临大敌,开始变得“随心所欲”。
『安排“充电时刻”』
我现在写《晨读感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当天的感悟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前提笔,大概六点三十分左右提交的习惯。我们讲究当日事当日毕,不拖沓,当天的话题讨论、晨读感悟,最好当天完成才是有行动、有效率的体现。我第二天早上提交晨读感悟,六点三十分左右刚好又发布了当天的晨读荐文,那么,我当天刚写了一篇本该昨天就完成的感悟,又来了一篇当天的荐文。在那种刚写好提交完一篇的情况下再来进行二次创作,我实在是没有那种能力。那就导致我当天的晨读感悟又要拖到第二天早上进行,第二天的拖到第三天早上,依次类推,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呢?
与其纠结这么一个问题,我不如索性放弃了思想斗争。我就养成了每天早上起来写晨读感悟的习惯。同样都是早上提笔,有小伙伴是写当天的,我是写昨天的,只是提交日期不一样而已,其他都一样。早上的时间最宝贵,大脑记忆最好,精神状态最佳,工作效率最高,我如是安慰自己:这就是其他。当然,我也在尽量尝试着把自己扳回正轨上,当天提交当天日期的晨读感悟。但是早起学习的时间,我想是安排充电的最好时刻。
『学会利用工具』
如果没有网络,这社会会是怎么样。还会像以前一样,我可以安安静静的坐在窗户前的桌椅上,选上一张粉红小熊的打底信笺,拿起一杆笔,给来自远方的朋友写下自己的小秘密,然后亲自来到邮局,在信封上贴上一张八角钱的邮票,慎重地投进邮筒里,伴随着我的思念也一同寄给了远方。我们以前就是这样通过书信的方式互诉着衷肠。其实想起以前通过写信的方式联系彼此还是蛮有感慨的,因为收到信件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摩挲着信纸透过文字看心意的体会,是现在的虚拟化网络所不能比拟的。
社会进步得太快,有了电脑,有了网络,联系变得如此简单,一封邮件实时到达;软件聊天视频对话,都让这种一天寄信几天到达的等待过程缩短了不止N倍。
同样,我们需要获取的学习途径也大大增多了。
不懂的问题,我有度娘。
不会的话题,搜狗一下。
网络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带网络的移动设备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在上面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上面读书,提问,看报,查询。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我们需要学会利用好这些工具,为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锦上添花。
『设置“趣味点”』
设置趣味点,通过完成学习目标犒劳自己,以获得更大的激励。
晨读文章里边提到,可以通过学习来积攒趣味点,学习了相应时长的时间积攒相对应个数的趣味点,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兑换刷微博、朋友圈的时间;兑换和朋友出门喝咖啡的时间;兑换一顿大餐犒劳自己。这种方式很鼓舞人心,为了心中的小斗志,把学习的过程变得积极而又充满期待。
我们也可以把兑换的奖品变成我们最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心仪已久的包,一套牛逼的游戏装备,一次让人兴奋不已的跨国旅游。
自己给的激励自己设定,既完成了学习,又得到了娱乐,劳逸结合,充满趣味,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行动力的方法。
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肯行动、肯努力、肯坚持,终会有成果。通过以上3个小习惯,打造我们的高效行动体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