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图书馆的时候,看见正在举行书法展览,在那里经常展出各种作品。我看过去,这个单独辟出来的展厅,共有三列展板,各个展板的两侧分别都悬挂着装裱好的书法作品,我看着这些作品,竟然都是一个人所写,这足有百多幅,更令人惊诧的是在展示板的左侧,图书馆1楼大厅的一面墙壁上挂了一整幅书法作品,几乎把一面墙都要铺满了。而展板的前面,我看到,那已经刚搭建好了工作台。那工作台,应该是十几张桌拼在一起的,而在工作台的一侧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位老者,我明白刚见到的展出应该就是这位老者的作品。我带着好奇从远处望过去,只见老者从椅子上起身来到了工作台前,转身向身后的一把高脚凳上取了毛笔,在砚台上蘸了蘸,来到了工作台前。工作台上面铺着有一大张宣纸,十几米长,五六米宽,几乎铺满整个工作台。从远处望去,那纸应该是已经事先折过的,在上面写字的时候,只要在折过的方块里写就好了。当天应该有老人的子女也一起过来,我从远处仔细打量这位老人,老人精神矍铄,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背心,远望过去大概有60岁左右,但是听周围的人说,老人今年已经86岁了。老人的子女在旁边,其中有一个在帮老人提词,另外一个人在拿着吸水的纸,每次写完字后墨未干,会容易流,这时人马上会用吸水的纸放在刚写过的字上面,吸去上面多余的墨汁。还有人在配合着老人,不断的移动着宣纸的位置。老人应该很严厉,当天其中一个人应是老人的儿子,那年轻人个子比较高,但是看上去好像很怕老者。这位老者,在写字的时候,神态稳健,字写的不徐不缓。老人在图书馆的展览作品前表演,自然是吸引了很多人来前面驻足围观,人群不断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前来观看老者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带着孩子来,还有一些初高中生,大学生,这些青少年,看着老者的一招一式,也很入迷。老者先在一幅硕大的宣纸上写了一首《沁园春·雪》,写完后,老者又转身去身后的砚台边,换了小号的毛笔,提写落款后,老人的儿子,在下边,盖了印章。然后老人告诉旁边的人,把这一幅先放在展板前的地面上,接着老人又铺上了一张同样大的纸,开始写苏轼的《水调歌头》。两首诗词,字数都比较多,老人在写完《水调歌头》时,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我不仅暗暗为老人的精神赞叹。本想着写完两幅字之后,老人该休息了,可是却见老人又拿出了小幅的宣纸,身边的人帮他铺在展台上,接着,老人又在纸上写下“厚德载物”,这时老人的儿子不小心将印章的方向拿错了,盖在落款下的印章,方向是反的,我想这可能无伤大雅吧,下一幅题词的人说应该写“水木清华”了,可是在老者写完之后,我愕然看到,老者把刚才的那幅弄错印章方向的字重新写了一遍。都写过后,老者和身边的人在一起合影留念,之后老人又来到工作台前,接着又写了整整一个小时。老人就这样一直右手悬着,不徐不缓地写着,想着已经年过八旬还有着这样的执着,这是何等的自律啊!看着转角处墙上的照片和证书,那些是老人获奖时的留念,想到这或许就是“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zEwODI0OQ==&mid=2247483696&idx=1&sn=230a0064907454c196f7834d111c55dc&chksm=c22c5cc6f55bd5d081fc789be387fb809503f8118c6f3eef3cbbb512981a277ff41b9d61dfd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