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拥有哲学家气质的人,通过层层阻碍成为哲学家。他的命运要如何摆脱悲惨,得到大家信服,柏拉图用“洞穴预言”来给出回答。
简要说一下这个故事:在一个山洞中,每一个人都被锁链拴住,背对着墙壁,只能看到由山洞里的灯光倒影到墙壁上的影子,突然之间,其中有一个人挣脱了锁链,并转身朝山洞外走去,看到外面的阳光、在水中的倒影特别清晰。
挣脱锁链转身出山洞,代表灵魂转向成为哲学家。可以从人性上去把握这个故事的含义,哲学家的两种选择,内在暗含了人性。如果哲学家返回山洞中,意味着哲学家身上的责任与担当,这用来解释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毕竟他们没有义务去解救世人。
如果哲学家不回去,则内在含有哲学家善独,克制自己展示的欲望。而哲学家是否被接受,又是另外一个难题。面对和山洞里说话都不一样的哲学家,山洞中的人要么把他当成疯子,要么当做圣人。当做疯子,说明在人性当中潜在藏着的排外;当成圣人,则意味人性中含有爱智慧的天性。由于对于世俗的理解,更多是哲学家的悲剧。于是人性中更加凸显的是责任与排外。
这个故事也被用来解读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对立。现实世界,哲学家独身其实,一辈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哲学家也不可能被大家所接受,麻木的群众只会看到自己肉眼看到的,而不相信哲学家所言,严重将哲学家处死。
然而《理想国》是试图构建一套自己的逻辑系统,这就要撇去现实状态下的可能性。真正有哲学气质的哲学家灵魂转向变成哲学家之后,本着责任回到山洞里去引导在世的人们,而人们又都是爱智慧之人,追随领导。
从这一角度而言,柏拉图是建立在构建理论的逻辑上来使得哲学家成为哲人王的,这种让大家信服的前提则在于处于山洞里的人皆有爱智慧之心,能够倾听与自己意见乃至大多数人意见不相同的人的声音。
无论是让哲学家下凡拯救世人,还是凡人有捧哲学家的出现,都是发生在理想状态。或许这也不能算是理想状态,早在之前安排护卫者守护国家的时候,柏拉图就写过让护卫者守护哲学家共同治理国家这就需要高贵的谎言,这种谎言要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指不定有一天就变成人人都相信的传说。
也许在人人都相信护卫者守护国家的时候,人人都变成所谓的理念世界的人。
但无论如何,这样让大众信服,接受哲学家成为王的都是在不久的未来,而雅典当下的现在几乎是不可能。
这样看来,拿下哲学家之位,哲学家要成为哲人王,得到大家的信服,除了依靠时间之外,还要依靠相信,相信未来有一天谎言会变成真实。
而一旦哲学家成为哲人王,他又该如何守护国家呢,欲知此事,请听下回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