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对女生来说,这个时代,真的算是蛮好的时代。比起百年前的小脚女人,如今的姑娘可以大脚走四方,可以自己努力挣干粮,有希望也有能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独自上路之前,我列过一个梦想清单,如今也在一条一条地进度中实现。比如,这次的摩洛哥之旅。我曾经想过,要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在撒哈拉看星星,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嗯,后来呢,我自己一个人在撒哈拉看星星,感觉一样很好啊。所谓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一东风迟迟不来呢?万一,你喜欢旅行而对方死宅呢?与其等到真的两个人之后的各种妥协,不如在还单身的时候,就自主实现自己的梦。毕竟,谁都不如自己可靠。
没有独自旅行之前,我和世人一样,对独自旅行的姑娘带着一种偏见,仿佛独自旅行的姑娘都是靠沿途搭车的司机的“赞助”才能完整走完所有的旅程,仿佛独自旅行的姑娘一路上艳遇不消停,仿佛独自旅行的姑娘怎样怎样。一句话,我们对自己陌生的世界,通常都带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去审视着。
甚至,我怀疑,那些撰文抨击的,可能自己都没有独自旅行过。就像我曾经迷恋的安妮宝贝,她写她的独自旅行,事实上后人证明她不过是报团游。真正独自旅行,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样的光鲜,但是却总有数不完的感动。我其实胆子挺小的,很早以前看一个故事,说是一对新婚夫妻去香港度蜜月,结果女人在换衣间消失不见,后来男子追查了很多年,最后在香港一家地下娱乐场所看到了不成人样的人彘妻子,口不能言,目不能视,四肢全无。当时看完的感受就是:我坚决不去香港!太可怕了!还看过网上报道说印度强奸案很多,然后一直想去看看佛教发源地但是一直不敢,觉得那是个可怕的国家。甚至网上常常有拐卖妇女啊割肾啊注毒啊之类的文章,看完之后都心惊肉跳,恨不得此生都躲在家里,躲在壳里,再不出门。
你看,我们常常被我们自以为是的“真相”所蒙蔽双眼,我们都不知道写文的人是谁,他的经历如何,他是如何得到这些信息的,这些数据是否靠谱,这样的故事是不是人为编撰的就先入为主地选择了相信,然后提前在自己的脑海里设限了。所以,我自己写文的时候,才尽量保证说真话,才尽可能地使用数据,才尽量在自己心态平和的时候写东西。因为我不知道,万一在自己偏激愤怒等极端情绪之下写出的东西,是不是带着一种向导的力量,让人对其产生没由来的恐慌。
人都是从众的,但是众有时候未必是对的。在我真正开始独自旅行之后,我遇到过无数独自上路的姑娘,比起那些报团的时候即使坐在隔壁也缄默不言的所谓“团友”,这些姑娘更自信,更热情,更洒脱,更积极,更阳光,也更接地气,有亲和力。旅行虽然辛苦她们的肉体,但是却滋养了她们的灵魂。
为什么要独自旅行?我刚开始独自旅行的时候是因为没找到伴儿,之后则是因为习惯了独自出发并等待着途中结伴的各种惊喜。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许多途中结伴的其他独自旅行的姑娘。来自加拿大的J说,她独自旅行因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来自荷兰的一个姑娘A说,她独自旅行因为花销更少。来自韩国的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D说,她独自旅行,因为知道所剩的时光不多,不想留下遗憾。来自土耳其的S说,她旅行,因为在旅行中可以遇到蛮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交多朋友。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独自踏上旅途,这些个姑娘无疑都是勇敢的,自由的,浪漫的,现实的。她们对现实的承受能力更高,在旅行中,睡地板也好睡沙发也好睡hostel/dorm的床位也好睡宾馆也好睡车后座也好睡帐篷也好······她们不挑剔;在不同的国家吃不一样的食物,感受不一样的当地风土民情·····她们不重复;总是可以遇到有趣的人同样路线的可以结伴而行······她们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