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绩
时间:589-644年
籍贯:绛州龙门人
绰号:神童仙子
嗜好: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
家庭关系:兄长乃隋朝大儒王通、孙子王勃
专辑:《杨盈川集》
代表作: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名言:良酒三升,使人留恋。
社会履历:
11岁,游历长安,拜见杨素,被称为“神童仙子”
16岁,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
56岁,作《自祭文》一样,卒。
大唐诗人,多如星辰大海。
说起王绩,你可能一脸问号,这是哪位?
可要说起王勃,你可能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诗句。
王绩就是王勃的祖父。
王家在山西是世家,书香门第,在家庭的文化熏陶下,王绩跟孙子王勃一样,早早成名。
十五岁的时候,王绩跟着哥哥、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大家王通,前往长安,拜访了越国公杨素。
杨素读过王绩的诗后,连连赞叹,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华,便将他介绍给当时长安的世家子弟。
于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王绩就在长安声名鹊起,并得了一个“神仙童子”的称号。
隋大业元年,王绩不负众望,考取了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正式踏入官场。
官虽然不大,但常年陪在皇帝身边。而隋炀帝虽然昏庸,但本身才华出众,对待文人们非常好。
按照这个节奏混下去,再加上哥哥王通的高光加持,估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混出个名堂来。
但他为什么跑偏了呢?
因为害怕呀。
隋炀帝那个人,大家都知道吧,又是修运河,又是征伐高句丽,弄得民不聊生,还不让人提意见。
没过多久,王绩就厌倦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终保吉。”
所以,自请到去扬州担任六合县的县令之职。
虽然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天子身边,但做一方父母官,也是件不错的事嘛。
全家人都为王绩高兴。
可刚到任上,他就出事了。
他被人弹劾了。
怎么回事?
原来王绩呀,平生最喜欢的事是喝酒。
他的偶像是刘伶、阮籍、陶渊明。
他曾经仿照这刘伶的《酒德颂》写下《醉乡记》,又模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了篇《五斗先生传》为自己画像。
他自认:“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
所以,他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作为一县县令,他必须处理公务。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能极力压制自己的喝酒欲望,每天按时处理公务。
可没几天,就有些受不了了。
有一天,朋友来看他。
朋友来了有好酒嘛,王绩立刻有了喝酒的理由,就带着朋友去了当地最有名的酒楼。
两人许久未见,思念之情都在酒杯中了。
于是,推杯换盏好不快乐。
结果,烂醉如泥,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
巧的是,王绩自上任以来,一直没有什么着急的公务,需要处理的也都是些小事。
可这天,上面却送来了一个重要的公文,需要王绩马上签发。
可是,属下几次敲王绩的房门都没叫醒他,只好焦急的等待着。
但送公文的公差就不耐烦了,开始在公堂上大声斥责,“这么紧急的公文,你们县令老爷都敢拖着不办,也不怕耽误了陛下的大事,看我回去不告你们。”
公差一边大声咆哮,一边将案子拍得啪啪直响。
公差这样一闹,反而将王绩惊醒了。
醒来后,王绩胡乱地穿上衣服,草草看完中文,签了字,赔着笑脸将公差打发走了。
经过这么一闹腾,王绩彻底不想干了。
他不待上级批准,就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离开了。
船上,还发出著名的叹息,“网罗在天,吾且安之。”
意思是,反正天罗地网已经布下,我知道自己无路可逃,也可以安心了。
转眼间,到了唐武德年间。
王绩又被招录到门下省做了文官。
这一职位,工资微薄不说,日常的工作还非常忙碌。
但奇怪的是,王绩不仅没有抱怨逃跑,反而做得非常开心。
他每天开开心心、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有一天,他弟弟王静来看他。
两人闲聊。
王静看四下无人,悄悄地问““大哥,你这次官做得怎么样啊?不会还想逃跑吧?”
王绩笑着说:“公务比较多,我不怎么喜欢,工资也很微薄,但我不会逃走,因为有一件事是我舍不下的。就是在这里为官,每天能喝三升好酒,这就是我留下的真正原因。”
王静听完,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他们兄弟两的私人谈话,被悄悄从窗外经过的同僚给听到了,并且很快传到了门下省长官是陈叔达的耳朵里。
陈叔达也是个妙人,把王绩招过来说:“先生大才,每天只喝三升酒,怎么能够留得住你呢?我特批每天让你喝一斗,你看如何?”
“当然好啊,那我就更不走了。”王绩听闻陈叔达的话后,乐得手舞足蹈。
第二天,王绩真的得到了每天一斗酒的待遇。
而他也真的留在了门下省很久。
正因为如此,他还得了个“斗酒学士”的称号。
转眼间,到了贞观年间。
王绩听说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署史焦革酿得一手好酒,就天天到吏部去闹,说要调到礼部当当太乐署丞去。
吏部的官员一听裂了嘴,心说,大哥你搞什么呀,一来你五音不全,专业不对口,二来你级别不升反降,不合适吧?
但王绩不管不顾,每天去吏部却死缠烂打:“大爷,您就行行好吧,其实哥这么做已经赚翻了。”
吏部的人被闹得心烦,居然真的将他调过去了。
从此,王绩就爽翻了。
用《亮剑》中张大彪的话说就是,这天天焦革酿制的小酒喝着,胖了好几斤。
他不仅喝酒,还经常跟焦革探讨酒曲配料,醉心于酿酒理论和工艺研究。
不久,焦革挂了,王绩心说得了,看来老子也调回去了。
不承想,焦革的老婆也会酿酒,王绩有高兴起来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过一年,焦革的老婆也死了。
王绩绝望地嚎啕大哭:老天啊,你成心不让我喝上好酒吗?既然如此,老子这破官还有啥当头!
于是,王绩就辞官回家了,开始研究焦家的独门绝技,又多方搜集古代的酒方酿法。
历经数年,终于撰写成《酒经》、《酒谱》二书。
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听到这是,感慨地对王绩说:“君,酒家之南、董也!”
南、董是指春秋时期的史官南史氏和董狐。
可惜《酒经》、《酒谱》没能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