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有一个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家族——孔儒世家,孔府、孔庙、孔林坐落其中,成为当今社会儒家代表遗址。
孔儒世家自春秋战国传承至今,尤其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走上了辉煌的巅峰,成为皇家推崇的治世之法。
到了现代,虽然儒家思想退下了治世第一把交椅,却依然保持着国人育人的第一思想,我们从小的教育就开始接触儒家思想,认识孔老夫子。
不论从我们印象还是后来的电视改编中,孔子的形象一直是谦和温润的书生,处世不惊,教化世人,然而,这只是后世之人为孔子改进的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跟随司马的《史记》重溯那个年代。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中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根据孔子生存的年代计量单位换算,具体数据难做考量,但夫子身高在一米九以上。
《吕氏春秋》中曾言: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国门之关,指的是城池的大门,质量肯定是超级好,纯实木打造,少说四五百斤没问题吧。但根据《吕氏春秋》之言,孔子可以举起这样的纯实木城门,这样的力气放在“三天一小站,五天一大战”的古代,也是大力士级别的。
《淮南子》有云,赞叹孔子的勇猛超过春秋最著名的勇气,跑起来可以追上兔子,单手用力就可以推开青铜铸造的城门。
要说孔子为何会力大无穷,武艺高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遗传。
根据史料记载,孔子之父叔梁纥就是历史上少有的大力士,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公元前563年,晋国的荀罃、荀偃、士匄带着诸侯联军进攻逼阳国。四月初九,联军包围逼阳,不能攻克。孟孙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装备车到达战地,逼阳人打开城门,诸侯的将士乘机进攻。逼阳国内城的人突然把闸门放下,叔梁纥双手撑住门,把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放出来,为部队的撤出争取了时间。
孔子则是叔梁纥最小的儿子。叔梁纥在66岁(另一种说法是71岁)想鲁国颜氏求婚,迎娶了只有15岁的颜征在,后来颜征在生下了孔子。
春秋战国时代,混乱的战争年代,物资更是匮乏,人均寿命仅有四十岁左右,孔子与其父叔梁纥都活了七十多年,可见身体素质远超一般人太多。
孔子更是出生军旅世家,将门之后,是叔梁纥唯一的继承人,学得一身超高的武艺行走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应该是最基本的操作。
孔子六艺“礼、乐、书、数、御、射”中御和射属于贵族课,御是驾车的能力(相当于现代的开车、开飞机的能力),射则是射箭的能力,这两项都属于战场上必备的技能。
《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依然能驱车狂飙,亲自为学生演示驾驶技巧。
不知名史料记载:孔子的箭法十分了得,分分钟就能射中天上的飞鸟。有一次,孔子当众施展箭法,吃瓜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盖观者如堵墙),由此可见,孔子的箭法极具观赏性。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年轻是崇尚暴力的好战分子,天天领着小弟打群架,就这样一个黑涩会头目,后来竟然老老实实跟着孔子混,要说纯靠思想教育的感化,有点难度。
战乱的年代,随处都有战争爆发,没点武艺防身是不敢出门的,孔夫子很是随意的带着一群蠢徒走遍了六国,看遍了九州的风景,还能完好无损的回归鲁国,侧面也能反映孔夫子并不是任人欺负的文弱书生。
后世之人重点渲染孔子的政治、思想功绩,无关紧要的武力值被隐藏了起来。
其实,孔老夫子大多数画像中,他都是有佩剑的,这可不是王公贵族为了好看而悬挂。孔子的剑,出鞘可杀人,归鞘不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