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最近火了一个保温杯,原来都是中年惹的祸。想想以前长发飘飘的黑豹,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溥仪的一本《我的前半生》。
溥仪也没什么好聊的,想起这个只是想聊聊之前也因为中年人火过一阵的那部同名电视剧。
其实,并没有看过一集完整的《我的前半生》,只是偶然机会看到全剧梗概介绍,发现这部片子的火,确实也自有它的道理。与朋友聊起过此剧,于是顺手将部分聊天记录整合、整理成文,权做留存吧。
从制片方的角度,这个剧本的人群定位是成功的基础,面向的是80、70后。这一代人与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基本上没有了故乡的概念。通过在异乡城市打拼、安家、定居、立业,成为了新城市人甚至中产阶层的一员。
而这部剧描写的这群人,过了“将爱情进行到底”,也过了“奋斗”,成为了当下这个时代大环境下的“中年人”,就凭“中年中产”这个梗,就还是比较具有剧本差异性的。
另外,作为新城市人这一群体,在过了年轻打拼,年近中年、事业有成之后,所新面临的事业观、爱情观及婚姻观的冲击与重构,也明显具备鲜明的时代特性。
如此的人群定位和接地气的话题,自然还争取到了相当可观的已经不太追国产电视剧的这一群很有意见领袖感的观众流量。
以上是第一印象中此剧火的基本逻辑,下面聊聊备受关注的人物塑造。
先谈谈剧中最引人关注的男性角色,男一号贺涵。
编剧或者说作者能写出来贺涵这么一个人,是有他的用意的。这是一部以女性受众为主体的电视剧。因此,女人喜欢的男人自然就是类似贺涵这样的,成熟、稳重、富有、善良、正直、睿智、勇敢、不世故但圆融、对爱情有独立的认识论、对事业有实践到理论的统一,最气人的是,还特么特别的帅,哪一点不是这个世界上女人对另一半求一而不可得之能?
其实从剧本演绎的角度,这种安排有一些太脸谱化了。基本跟以前的抗战剧一个尿性,好人帅、坏人丑,恨不得把所有的极端两边安排,然后用剧情来突出正面的。这其实是不太客观的,但观众就爱看。不然,人家怎么能叫做商业片嘛。
再来谈谈剧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女人——女二号,唐晶。
在我的感觉里,这整部剧其实可以这么浓缩的去理解: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让另一个女人更幸福但同时让自己和所有人更痛苦的故事。
这样的一个人设才是真正的关键,如果没有唐晶这个人,这部剧的所有的故事都落入俗套,估计就没那么让人爱看了。只是在现实中,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种人,活生生的把自己男人推给闺蜜。
大概也是剧情需要吧,按理,女人应该对男女之间的微妙,比男人还要敏感。整个剧情中,唐晶是太有安全感了,太自信自己,才会出现连女闺蜜都愿意养,一直让男友去帮忙闺蜜撮合他们和平,她大概认为自己才是救世主和完美的神女,有莫大的责任和无限的吸引力。所以,我很不理解这个人设,其实,她比她男友,更适合去扮演闺蜜的拯救者。男女之间,日久生情,难道她会不清楚,男友比她更像闺蜜,至少从时间上,是她导致的吧。
剧中没有人能开心,其实都是源自女二号一个决定,让自己的男友24小时去照顾另一个女人马伊琍,然后所有人都跪哭了,马伊琍的老公和他情人还有家人哭了,她男友两难抉择哭了,她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哭了…好尴尬,有这么好的男人,就不应该中二,爱情终归是经不起100%自信的,有时候还是需要自私的。
而剧中的另外一对很关键的人物,男三女三——陈俊生和凌玲,我倒觉得很常见。
其实真正符合生活逻辑的,还真反倒是这两位。但也许艺术就是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才有人爱看,这么两位很多人都找得到共鸣点的人,却并不被人经常地谈论。
其实这两个人,才真正的浓缩着这个时代。现如今的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观很多元,应该说,都已经失去过往几千年伦理道德体系下的对错观。当然,这两人从道德上一定还是错的,但既然反映到小三这个存在,其实也或多或少的反映着当下这个社会的真实现状。
对于这个现状,每个人都会去联想这部剧里的场景如果发生到自己身上,会是怎样的评判。在这个点上,作者借着剧情中其实已有表达:这也许不一定是悲剧,比如女一罗子君;但也不一定是喜剧,比如男三陈俊生。
所以回到最后,为了解释自己行为的正确性,每个人都会编出一套理论来合理的自圆其说。这部剧以及作者编出来的所有人设,难道不都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