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有机体与外界高度隔绝实验
对感觉剥夺的研究始于二战后,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研究者给被试准备了一个小的隔离室,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如果愿意待在隔离室里,就会每天得到20美元的收入(在当时20美元是相当高的金额)。
被试的手臂上被套上纸板筒,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在隔离室里有固定的器械,被试可以随时通过操作器械来获得食物和饮料。
在实验的感觉剥夺期间,隔离室中的被试表现出了明显的紊乱现象,他们没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出现错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反应。
二、启示: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