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义士谏赵赵括的徒劳

     

        八谏山位于现山西省长治市西南方向,是上党山余脉,发源于羊头山的陶清河在八谏山周边被称为八谏水。相传,当年秦、赵在长平地区相持阶段时,赵括受王命为赵军统帅后,曾在此山驻扎,当时赵军中八名将领,就赵括误军战策提出净谏(与兵谏相反,净谏是纯粹的谏言,没有威胁的意味)赵括当然是拒绝了这是净谏,八位将军因谏言失败,同时又深知赵军此战必败,不愿做败军之将,八人竟一同自刎于山下。山因此称为八谏山,水因此称为八谏水,八谏山上至今仍有清代石刻“八义士谏赵处”碑文。


        八位将军所谏无外乎是针对接下来赵军的军事战略调整。而赵括针对赵军的战略调整自然是由守转攻的!老将廉颇因为坚持以防御作战为主,数次拒绝了赵孝成王下令进攻的命令,因此才最终被替换,像兵败数次,损兵折将,空仓岭防线失守这些都是次因,赵孝成王需要的是一位听命于自己的主将,这才是主因。而想要赵军由守转攻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孝成王!

        赵括在被任命为赵军统帅后,赵王一定向赵括交待了赵军接下来所要做的!那就是进攻,将秦军击退,赵国需要这场胜利!

        所以即便是八位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浅出,现身说法凡此种种,也不会最终改变赵括的心意,因为赵括不得不出击,这是赵王授意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