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坐在电脑前码字,肚子空唠唠的。
煎饼果子,我突然想起你。
从小就爱吃煎饼果子,那时候还没有满街的鸡蛋罐饼、烤冷面这些摊食小伙伴们,做煎饼果子的摊贩也是稀有,真是出现一个,对我而言,绝不亚于国外动画片里的小朋友,看到五彩缤纷的外卖冰激凌车缓缓开过来的那份欣喜若狂,能买上个煎饼果子在我们小孩眼里是多么奢侈、幸福的一件幸事。
选个最佳位置,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摊起煎饼,生怕错过任何一步。
已经调好的面糊往黑色油亮的铁板上一倒,用一个神奇的T型木头小工具放在面上,手腕扭转、娴熟地一转,瞬间一个薄薄的大面饼就摊在了板上,然后打上一个鸡蛋铺散开,撒上葱花和芝麻,金黄色点缀上星星点点的绿色和黑色,多么诱人的配色!
此时,面饼已基本成型,用小铲子轻掀饼边,轻易地就翘起来,这时师傅把铲子往饼底一送,抬起手腕撬起面饼,提起面帘后迅速翻转,手腕一扣,“啪”一闷声,饼皮不偏不倚地又盖在了铁板上。
再刷上甜辣酱,放上生菜、火腿和油条包裹起来,最后用铲子在中间一压分成两个部分装袋,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出炉了。
风餐露宿的流动摊车里也掩藏不住中国人做面食的大智慧,手腕的“一扭、一转、一抬、一翻”步步为营、起承起合,这深厚的功力让我们小孩子崇拜不已,吃到嘴边的煎饼果子更加倍感珍惜。
长大了些,父母忙于工作,早上来不及做饭,便塞了几块钱,可是常常因为迟到来不及,只能饿着肚子挨到课间操的时候,才能隔着栏杆买点面食充饥。
包子、肉夹馍、煎饼果子各种小吃摊错落在栏杆旁,那时暗恋的校草每次都买包子,于是违心地放弃了最爱的煎饼果子,改买了包子,暗自窃喜着校草偶尔瞟过来,看到我手里捏着的两包子时,露出的英雄所见略同的眼神。可惜校草喜欢校花,包子的爱恋一直都未在我身上发生过。
后来,人去了北京,租住在北京西单还未拆迁的一片老楼里,每天上班穿过老北京狭长的胡同,都会经过一个煎饼果子的窗户摊,首都的煎饼果子果然是见过大世面的。
首先是面糊的种类多,什么白面、玉米面、绿豆面、还有黑豆面,摊煎饼的铁板也大,最特别的就是加上了酥酥的“薄脆”,软糯的面饼伴着“咔嚓咔嚓”的薄脆,一边咬上一口,一边奔波赶着“没有宇宙尽头”的北京地铁。
尽管手里握着的煎饼果子,从食材到大小到内含物都极尽煎饼果子届的顶级,散发着首都“煎饼果子”的高贵气质,可是却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那个香喷喷的简单味道了。
再后来,人来到了一个小城落脚,记得有次大雪纷飞的天里打不到车,只能饥肠辘辘、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回家时,路过一个还没有打烊的面食摊,在鸡蛋灌饼和煎饼果子之间,毫不犹豫地选了多年未吃的煎饼果子,大快朵颐地把热乎乎、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几口吃进肚子,瞬间温暖了冻透的身体,那回味无穷的香甜味道......
后来再次找寻雪天里那个煎饼果子的味道时,却发现一样的摊铺却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于是那份回味永远定格在了心里……
煎饼果子,不管是小时候的你、还是雪天中的你,我都很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