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天晚上,一个家长在家长群里问我:吴老师在吗?我回答“在。”然后她说:“您的电话是多少,我可以给你打个电话吗?”我当时一听有点生气了,两个学期了,你居然不知道孩子班主任的电话,你这家长也太不把班主任当干部了吧!遇到平时肯定要说她一句,但那天我居然忍住了,什么也没说就直接把电话号码给她了。事后我一直庆幸自己做得很好。过了一会儿,孩子家长打电话来了,声音里带着哭腔。
她说:“吴老师,我想给你请一天假,28号那天,我要带孩子回老家。”我问:“哦,可以的,只是有什么事吗?”她的哭腔更明显了:“孩子的爸爸走了。”“走了?离家出走还是死了,我心里寻思着,怎么问比较合适。不经意地说出一句:”走了?“”嗯,端午节的那天走的。他跳楼了!“我一下子被”跳楼“二字惊着了。孩子的爹不仅是死了,还是自杀,还是跳楼自杀!我感觉我脑子有点恍惚,大叫一声:”为什么啊?“
于是这个母亲慢慢告诉我了家里的事情,爸爸患有癫痫,时不时爱发病,随着年纪增大,发病的频率也增加了。有几次就倒在了小区的公共场所,甚至是泥水里。因为一直是个爱面子爱干净的人,被人救醒后看见自己狼狈的样子暴露在众人面前,就有了自卑心理,慢慢不愿意出门。后来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怪。像是得了抑郁症一样,晚上不睡觉,白天动不动就跟她大吵大闹,摔东西,谁都劝不住。最近这年把,女儿也管不了,生意也帮不上忙,都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忙。所以有时候他来无理取闹,她实在忍不住了也跟他吵。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她这么久不知道我的电话,实在是无暇顾及。
端午节前几天他们又吵了一架,她就求他说:大伟,你不要闹了嘛,让大家好好过几天安静日子吧!那几天他真的安静了下来。端午节前一天她还说第二天跟他出去买点东西回来过节。
第二天天刚亮,她还在床上,就听见有人打开窗户,然后孩子爸说了一声:英,我先走了!她急忙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个人影跳了下去。然后就听见”咚“的一大声,她家住11楼。她鞋都没穿就冲下楼来。当她看见丈夫趴在地上的样子时,她简直要昏倒。她对我说:”吴老师,你都想象不出她爸爸那个样子有多惨!“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哭出声音来了。她说:”就算要死,也不要选择跳楼啊!太可怕了!“我说:”对于一个想死的人来说,怎么死得痛快就行了,他哪里会管死了以后的样子啊!“
2
震惊于学生家里发生了这么大变故的同时,我更惊讶的是这个孩子从端午节到现在一个多星期了没有表现出来任何异样。我想起昨天还吼过她,说她月考错了好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孩子还笑呵呵地接受了我的批评,拿着卷子下去认真订正。跟其他同学也是有说有笑的。孩子母亲说: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事情,还不准我来跟您请假。我问她那么你爸爸下葬的时候怎么给老师说请假的事,她说你就说家里面有急事。
我后来想如果孩子表现得异常,需要我去安抚,我该怎么给孩子谈呢?有个同事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的爸爸也是生病死了。孩子的表现就很不好,成绩下降,情绪低落。孩子的奶奶来找她,希望她找孩子谈谈,开导开导。同事很年轻,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来问我。虽然我不年轻,我也同样不知道怎么开导。说几句“节哀顺变啊!”“你要好好的,爸爸才会在那边放心!”“你要振作起来,爸爸一定不希望看见你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说什么似乎都很苍白。我的父亲活到79岁,他去世了我都难受了很久。何况人家孩子才读初一就没有了父亲。
就算那些话可以安慰父亲病死的孩子,能安慰父亲跳楼的孩子吗?这种情况你能说爸爸都是为了她们母女俩好?但是神奇的是这样的孩子反而不要人安慰,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你。父亲是自杀的,这样的死法让她觉得这是家丑不可外扬,她怕老师同学知道的心理超过了父亲死带给她的伤痛。
3
我问孩子对她父亲有感情吗?她说:”有啊,就这么个女儿,他父亲特别疼爱她,百依百顺的。他爸爸发病时来找我吵,她还经常去劝她爸爸不要吵,爸爸果然就会停下来。”“爸爸死了,她难过吗?”“难过应该也难过,只是没有太激动。我还要难过点。”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应该是早已习惯父亲的病和家里吵闹的氛围。这样的父亲已经没有能力给她父爱了,而他选择轻生,也许也是认为自己除了给家庭带来痛苦外没有一点存在的意义。虽然对他,对妈妈对孩子也是一种解脱,但是从此以后‘’父亲‘’这个角色就永远退出孩子的人生舞台。每当她想起父亲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所以,我一直认为自杀的人是最自私的,让亲人的感情无处安放。
记得表妹讲过一个她单位同事家的事情。同事的独生儿子大学才毕业没多久,因为失恋了成天想轻生。两口子就请假在家轮流陪着他。辛辛苦苦守了一个多月,结果有一天,一个没注意儿子就从楼上跳了下来。当他们跑到楼下看见儿子的尸体时,她这个同事一滴眼泪都没流,对老公说:“走,回去,这种不孝子管他干什么!喊火葬场的来拉走就行了。”然后拉着老公转身上楼……我们外人只唏嘘于她能这么淡然面对孩子的死亡,实际上老两口这份爱子之情从今以后已经无处安放。
4
最近在看这本书,里面有一节专门讲到死亡。说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有一种非自然死亡的不幸倾向,他们甚至主张自杀,好几个学者都是自杀死的。他们说:“在能够选择很好地死去时这样做;等得太久就不可能这样做了。””好死胜于赖活着。“但他们是主张老年人这么做。他们是教老年人不要害怕死亡,要珍惜生命,让生命过得有意义有质量。他们认为,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允许自杀,如果我们活着对很多人有帮助,那选择自杀就是错误的。
但大多数自杀的人并没有进入老年,他们也没有思考过自己活着是否对很多人有帮助。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他们想自杀多半都是为了逃避。所以他们是自私的。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否是因为觉得自己活着对身边人没有帮助了而去自杀的,还是被病痛折磨而自杀的不得而知,但他用死让自己得到解脱,却让亲人的痛苦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而已。
这样淡定面对死亡的孩子,是不幸中的幸运吗?比那种父亲因为不可抗拒的力量死掉的孩子幸运吗?我无法主动去跟孩子交流她的想法。在教她的这一个学年来,我只看到这是个活泼的女孩,也很爱笑。等28号她请了一天假回来后,我看见她没带黑纱,依然还是那么爱说爱笑……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承受了多年父亲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现在还要承受父亲去世带给她的伤心和耻辱。为了掩盖自己的内心,还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活泼开朗,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这个强大的内心有时想起来让人害怕。
家庭的变故让她变得比同龄人成熟,懂事。我猜测如果她是在伪装自己,她也是想让妈妈看到她的坚强,不会更难受。她也是想在外人面前保持一份尊严不想让人同情她或者笑话她。如果这是她自然的流露,我们只能理解为孩子自己想得很开,知道父亲死也是为了减轻给家庭给亲人带来的负担和痛苦。而她也真的从父亲的死中感受到了轻松……
不管她怎么想,我能肯定的是她对父亲的感情已经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