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释:孔子断绝了四种病:不瞎猜、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为是。
️ 学习收获:《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孔子为人处世对自己的要求,修养的境界。“毋意”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瞎猜测,不主观臆断,不要想当然,事情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
“毋必”的意思,没有什么事情事绝对的,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听人事尽天命。如果一味地追求结果,达不到只会平添烦恼和痛苦。
“毋固”的意思是不固守自己的成见,不拘泥呆板,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多方论证,得出结论,才会有更具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的结果。
“毋我”的意思: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能够为他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不符合礼教的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不能做。
️ 学习收获:了解到这段文字是颜渊请教孔子实“仁”的具体细节,觉得“克己复礼”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如何做才可达到。孔子指出了实“仁”的四条纲领,对于不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孔子以礼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懂得约束自己、仁爱尊礼、循礼而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以达到“克己复礼”。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也。
注释:随便开口又不觉得惭愧,那么作起来也是困难。
️ 学习收获:孔子教导我们不要随便开口说些事情,自己考虑清楚了再说,君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不要相信那些喜欢大言不惭的人,昨天跟哪个大领导吃饭了,前天跟那个明星见面啦,说自己的表值多少钱啦,他们这样的标榜自己,往往是不自信、内心焦虑的表现,他们经常做不到自己的许诺。
学以致用
为人处世,哪些坏习惯要戒除?
结合当前实际,孩子马上高考,要戒除“毋必”心态。名校是很多孩子追逐的目标,竞争激烈。经过努力,考上是天意,考不上也正常欣然接受,说明是自己努力的机缘未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是只是孩子成人的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一直用这样的理念,跟孩子交流,即便是北京疫情再次复发,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我俩现在状态都非常平稳,静等高考的那一天。
️ 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外向的人,但是进入40岁以后,发现自己不那么爱与人交流了。下了班,就爱回家,静静的读读书,陪陪孩子,做做美食。想想以前,真的是有“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也”这个毛病,还没做,就把大话说出去了。说话还不经过大脑,得罪不少人,自己也不知道,还傻的乐呵,不以为然。后来知道,别人真的在背后没少给你使绊子,打压你。这都是不谦虚谨慎造成的,必然就会让别人嫉妒、怨恨。有时候,我也觉得挺冤,你啥也不挣,别人还是会在背后嫉妒你、记恨你,我现在就明白是你哪哪都比她过的好,她自己得不到心里难受,这种人也就没有必要去计较了,因为她自己心态扭曲,已经很痛苦了,就不能再去往别人心里“撒盐”。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人,只有从自身去找问题,改变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说到如何改变痛苦,我觉得除了上面提到的“毋必”,还要做到“毋意”、“毋固”、“毋我”,不去瞎猜,多去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摆脱故步自封、自我的小狭隘,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剖析自己的缺点、不足,承认自己不行,降低自尊,是很件痛苦的事,就像蚕蛹一层层褪去皮,但是此痛苦彼痛苦,它是可以让你化茧成蝶、涅槃重生,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