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结婚,带孩子一起去见识见识场面,感受下氛围。当然也不忘给新人们送去祝福。今天的经历总结下:
1.提前没有做好规划,想法易被改变,思考问题不周全。出发到地铁口是一看线路还要换乘地铁,再换公交。感觉很麻烦,差了骑电车路线时间差不多。于是就由决定骑电车(晚上天气凉快,骑车可以减少换乘的麻烦等),可收拾东西的时候却按着坐地铁的标准来收拾的。去的时候骑车,回家时那就麻烦了,带着孩子又要回到放电动车的地方。最后还是选择电车放同事家里,坐地铁回家。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提前看看路线好好规划下,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过程有点复杂,只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昨晚住我另外个同事家了,她家也有孩子。参观同事的家,感受不一样的家庭氛围。最后问两孩,还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呀!这就是收获。
3.餐桌文化可以开始给孩子输入了。比如吃饭时不能把自己喜欢吃的都放到自己身边、餐具的维护(弟弟打碎了2个高脚杯 捂脸)、公共场合需要注意安全(姐姐被摄影机架给碰着了,弟弟被推拉门给夹着了)。下次进入一个新的场合记得提前带孩子参观或者讲下周边的环境,提醒她注意事项。
4.抓住教育时机————承担责任。
儿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时不小心打碎了2个高脚杯,带着他和服务员道歉并提出赔偿的意愿,工作人员核实价格后最后决定让孩子用新郎给的红包来承担这次责任。最后告诉他已经没有杯子用了,因为你没有好好爱护杯子并给别人造成麻烦。一开始儿子眼睛噙着泪,听我说后立马没事儿了,或许从这刻他知道了自己需要承担后果也就释怀了。
5.孩子矛盾让孩子自己处理,又是好朋友。
说话间听见儿子哭的声音,一看好伤心的再舞台上哇哇大哭。跑过去搂搂他,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另外个小姐姐推了他没有道歉还拿了他的花。我说:“你想怎么处理?”儿子说:“让她道歉。”我说:“好!”于是带着儿子去找小姐姐妈妈,说明来意后小姐姐妈妈把小姐姐喊过来,看着想要批评小姐姐我拦着小姐姐妈妈说:“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咱们不参和。”并对儿子说:“你可以说出你相对小姐姐说的话。”儿子说了。小姐姐承认错误并很快的道歉了。我说:“好了,又是好朋友了,握握手一起玩去吧!”两娃又开心的跑去玩了。但是如果我不拦着这位妈妈,估计她会劈头盖脸的批评小女孩,甚至会动手。最后处理完坐在旁边一直看的另一位妈妈对我笑了笑点点头。我的处理方式得到了认可。碰到问题如果家长用情绪解决问题,那你的孩子同样会按着你的方式处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科学的父母而不是任性的父母。
6.做个倾听者教育观察者,不要盲目下结论。
孩子在旁边哭泣着告诉家长气球丢了。哭只是一个现象,他想引起你对他丢气球这件事的关注和重视。你只需要说:“走,妈妈带你一起去找找”。即使找不到孩子也会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7.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哭(情绪)来表达。
孩子一直哇哇的哭,你只需要蹲下来,对孩子说:“乖,很伤心,不开心是吗?有什么想给妈妈说的吗?”孩子或许就释然了。
8.到孩子说:“妈妈,我也想,只是我不敢”时。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不管结果怎么样你在妈妈心中都是最棒的,妈妈以你为傲!”——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