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解读】
在这段话里,颜渊既感叹老师智慧博大精深,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又表达了自己学习的主观感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指孔子之学问和修养高深莫测,像一座大山,越走近它,越向上攀爬,越感受到它的雄伟壮丽;像一片海域,表面上波澜不兴,待潜入其中,才体会到它平静外表下潜藏的深邃和力量。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不光自己好学、博学,还很会教人。首先教学内容丰富,历史、音乐、语文、数学、礼仪、社会实践(射击、驾车),一应俱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和老师一对一,你问我答;众弟子围坐,各抒己见;借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孔子或引申道理,或言传身教,或指点迷津。
“竭吾才”,颜回说,我竭尽全力学习,唯恐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读后感】
颜回对孔子的此番高度评价,让我不得不想起《论语》里孔子另外两名弟子的表现,放在一起对比,非常有趣。
有一天,有一个人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语”,子路一向和孔子对着干,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这事后来被孔子知道了,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他,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对师生真是率真可爱,一个拒答,一个想自己抢答。
若你觉得颜回的那句评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已经算是极高的赞叹,在你看了子贡同学提交的问卷后,便不会这么想了。
《论语•子张篇》讲到有人企图诋毁孔子,说孔子其实也不怎么样,子贡毫不客气怼他得他哑口无言:“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意思说你说的那些贤者能人只是绵延的丘陵而已,而孔子是太阳和月亮。瞧瞧人家子贡这气象不凡的比喻,这极具伤害性的对比,绝了!怼得痛快,赞得高妙。
还有一次,有人居心不良地说,子贡你对仲尼是客气还是谦让,难道他真的比你强?子贡同学一脸正色,再次施展其无双辩才:“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贡回答得毫不含糊,且语气很重:饭可以随便吃,话不可以乱说,夫子无人可以赶得上他,就像青天一样无法用阶梯爬上去。
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子路没填没交卷(不知道他是极不满意呢,还是没有耐心填?),颜回评语:孔子是雄伟高山,是辽阔大海,是遥遥灯塔。子贡赞叹:孔子是高高在上的日月,是遥不可及青天,是辉宏雄壮的神殿。
【知识关联】
1.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或寡矣。夫子之云,不变宜乎!”(子张篇19.23)
2.子页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子张篇19.24)
3.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行来,动之斯和。”(子张篇19.25)
4.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篇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