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邹胡夏本尊。邹胡夏爸爸姓邹,妈妈姓胡,生在夏天,于是有了邹胡夏这个名字。这名字也给她徒生不少烦恼,因为倒着念回来,就是"瞎胡诹"。
邹胡夏倒是没有辜负这个绰号。她从小的志愿就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看了《十七岁不哭》后更是矢志不渝,坚定了做小报记者的理想,跟踪八卦总是能从片语只言里捕风捉影,却从未失过手。
邹胡夏生在小县城,父母家教甚严,尤其有个虎妈,相信棍棒下才能教出别人家的孩子。邹胡夏也果然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不稳定也没出过年级前十,尤其是高考联考,总是能把60分满分的作文写到59分,让数学老师对她总是失误的数学成绩敢怒不敢言。
然而邹胡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学习,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学,就是因为这样才是大家评价体系里的好孩子?!她才不想当别人家的孩子。她无非是想赶紧离开她妈,走出县城看一看。
了解邹胡夏的人都知道,她在家乖的像只猫,出门就是只老虎。在家按部就班的学习,三点一线的行程,从不顶嘴,从不忤逆。
出了门,邹胡夏总是和班里坐在最后面的男生混在一起,因为他们不装不假,没有废话。曾经有节晚自习,邹胡夏和后排小兄弟在抽屉里打筛子,被班主任从窗户上特制的窟窿里偷窥了正着。
第二天班主任找了那个男生谈话,大概意思是你也不看看你几斤几两,能配得上人家姑娘。邹胡夏因为学习好却没有被批一句话。邹胡夏对班主任的措辞简直痛恨到恶心,虽然当时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恶心这种生理反应。
然而再是只老虎,也是驯养的虎,没有野性。这种活在别人评价里的生活,多少是对邹胡夏产生了影响,这是后话。
上大学后,邹胡夏认识了很多朋友。夜聊的话题总是让邹胡夏深感自己的无知,有一天大家聊起小时候的动画片偶像剧,邹胡夏什么都不知道。有个姑娘突然说,邹胡夏,你到底有没有童年?!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邹胡夏一直记到现在。那是因为第一次让她有一种意识,我的童年到底有什么?学不完的课本,永远比不完的竞争对手,从来不能输的恐惧和活在别人评价里的认知。然而,最可怕的是,身边所有人都认为是对的。
邹胡夏记得只有一次,她真的忍无可忍的做出了反抗。邹胡夏的表姐把家里所有人的照片做成了电子专辑,这在当年确实挺稀罕。表姐从小学习不好,但是就是擅长搞这些小玩意儿。当年那个专辑从电视里放出来,全家人都夸表姐聪明厉害。邹胡夏也确实觉得很好玩儿。
回家后,邹胡夏爸爸坐在沙发狠狠抽了一口烟说,邹胡夏,你就没本事做个跟你姐一样的东西出来吗?能有多难?!你研究研究,明天必须给我做一个。
正啃着苹果上楼的邹胡夏突然怔在了那儿。一瞬间爆发了,吼了一句:"为什么她会我就得会。她有她会的,我有我会的。我为什么必须和她一样。”
邹胡夏那时候小,她一直认为她生气是因为那些话是出自她认为开明的爸爸之口,如果是她妈说,她才懒得理。后来,邹胡夏才明白,她早就烦透了这种活在别人评价里的模式。
邹胡夏硕士期间,一直帮导师做辩论赛。有一次挑选队员时,导师问邹胡夏的意见。邹胡夏说:确实这几个都不错,但恰好都是自己同门,其他人会不会认为我们不公平?导师说,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只选我认为好的队员。
邹胡夏那一瞬间才明白,自己潜意识里根本也是在乎别人评价的。她突然有点懊恼和失望。
最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对的,都选择走的那条路,是因为走的人多了就是对的,还是真的就是对的。如果他们不对,却因为他们人多声音大,迫于评价你也选择和大家做一样的人,一样的事,一样的路,就是正确的选择吗?!
邹胡夏那一瞬间,突然觉得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的后果是如此的悲凉和可怕。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有我自己的选择。
从那天开始,邹胡夏才真正明白,坚持自己主张和坚持自己选择的意义。
我不要活在你们的评价里,也不想要和你们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