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潮汕人。写这篇文章,缘由最近一次出游,让我有点惭愧。作为潮汕人,我从来没有好好去了解过潮汕文化。
我8岁离开家乡,对家乡了解甚少。印象中,家乡有太多太多习俗, 有很多需要供神拜佛的日子,妈妈每个月都有“要事”要忙,初一十五,各种气节。小时候我就觉得妈妈这样有点麻烦,但是反正妈妈忙完我就有好东西吃,各种小吃,水果或者鸡鸭鱼肉,何乐而不为。长大以后,当吃已不成诱惑,我跟自己说,既然妈妈拜了才心安理得,那就由她了。我没有去尝试说服她改变,但是也没有兴趣去了解背后的文化, 更没说去学习这当中的各种礼节了。
2018年5月6日,农历3月22. 受朋友邀约,我去了一位朋友老家普宁玩两天。恰逢第二天是当地的妈祖诞,在那里呆了两天,亲身感受到了节日的浓烈气氛跟当地村民对于节日的重视。 那份重视,让我亲身感觉到了除了拜拜之外这种民俗节日另外的一层意义。
节日一早起来,天就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朋友说妈祖诞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妈祖出巡。我很好奇那下雨天怎么办? 朋友说,“很多年没试过这个日子里下雨。妈祖一出来,雨应该会停的”。我讨好的说,“水为财,下雨表示你们村今年会大富大贵”。朋友很高兴地说,“对对!”。我突然觉得,我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潮汕人。
巡游从当地学校出发。当我们到达村的小学时,巡游队已经要出发了, 我们只看到对尾 - 小学生队列,他们排在巡游队的后面。我很惊讶地听到朋友说,因为妈祖诞,学校放假两天!果真是教育从娃抓起!!可以得知当地人们跟政府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
我们决定开车追赶队伍 - 因为妈祖在队伍最前面。 朋友说去祠堂拦截。 可是,当我们到达祠堂时,只见到队伍的中间部分 - 老干部队列。朋友说这些老人家都是65岁以上并且对村有贡献的人。 所以他们排在妈祖后面。这个队列是有讲究的。
我们继续上车追赶,队伍会进村!
但是等我们进入村里后,还没靠进巡游队,就被人群堵住了没法前进,而且还是没赶上队伍前列。雨时大时小,我觉得有点狼狈但是村民都兴高采烈,雨中攀谈甚欢。
我们只好弃车,跟随人流。听说巡游队会回到学校的,所以我们赶紧跑去学校。这一天的雨下得真是变幻莫测,这一秒晴下一秒雨,我的伞一直处于秒开秒收的状态,很紧张!
我们一到达学校门口时,大雨倾盆而下。路边站满了观看的人群,巡游队顶着雨游行。
虽然没赶上妈祖,但是雨中这样的追赶,一路上我们都很兴奋。
除了巡游之外,我还看到学校外面墙边靠着很多巨型香烛。 很好奇是做什么用的。
朋友说,这些香烛是给村民的。有需要就可以买来插在村里的田野里,保佑家人的。
原来如此。
第二天,我们特地跑去村的田里瞧瞧是什么状况。哇~~!这无疑是我至今看过最壮观的香烛阵了!!!
巡游虽然让我觉得有点新奇,但是它并不是我想写这篇简书的原因。促使我想把这次的体验记录下来的,是这个节日带来的另一种情义。
跟朋友过来之前,朋友就提过回家过女儿节。当时我很好奇,女儿节?还有那样的节日? 她说是的,在这个节日里,所有出嫁的女儿都尽量回娘家聚聚。所以妈祖诞也叫女儿节。她自己每年都从深圳回去。除了感受妈祖诞的热闹,品尝家乡的美食, 最重要的是跟亲朋戚友团聚。这个节日,在横山村,比中秋节还重视。 久而久之,这个节日,其实变成了所有朋友团聚的日子,不仅仅只是出嫁的女儿回去了。
朋友说,在这个节日她可以见到很多儿时的玩伴,聊聊近况。小时候,她家就是大家聚会的地方。妈祖诞巡游的第二天,是拜祭的日子。拜祭完了,很多从外地回家的朋友都会聚在她家老宅聊天。所以她家老宅虽然早已不住人了,但是还保存完好,每年在那里留下了很多从远方回来的亲戚,朋友,客人的笑声。
巡游完了我们特地先过去老宅参观,那里还留了一只狗狗在那里看屋,中间厅房放了一只待客的茶几。他们有时间就回去简单打扫一下,保持人气。
第二天,我们跟随朋友去拜祭后回到老宅。
果然,这一天,老宅人声不断,笑声不停。 朋友的发小们陆陆续续地往老宅来了,还有一些亲戚,亲戚的朋友也来凑热闹,像我,也是其中一员吧。
我朋友说,她们不用事先约好的。只要回老家了,拜祭完了那天就会自动过来的,聊聊,喝几杯茶。然后有些朋友当天下午可能就得赶回工作打拼的城市了,有些再留一两天。
一直以来,我对潮汕的各种节日都不怎么在意,因为觉得那样很繁琐,讲究太多,做人太累。
这一次的体验,拜祭的文化我还是没有弄懂,但是我感受更多的是这拜祭背后的亲情跟友情。如果说一个节日,能让在外面的儿女们都跑回家跟父母团聚,能让亲朋好友都聚首畅谈,那么,这样的节日,不是一个很好的节日吗? 不管促使这些在外面工作的孩子们回家的,是拜祭也好,信念也罢,我想,每一个坚持特地在这个节日跑回家的,心里面,除了拜祭,一定是有别的情义的。那,肯定是一种美好的情愫。
2018.5.10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