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这不是第一次讲她的故事,却是第一次正式向你们介绍她。是的,你没看错,是“她”,不是“他”!
孙小圣是个女娃,与我同年,不同月,不同日,因喜欢猴子,故自称孙小圣,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用悠嘻猴做头像。尽管并不是一开始就与我同宿的,却是我上大学之后最先熟悉起来的几个人之一。彼时,由于瘦高帅气,外型中性,办事潇洒爽利,被我和Y戏称为“班里最帅的男生”。
不过,在广大男同胞眼里,有一个人比她更帅,那人比她高几公分,不胖,和她站在一起显得略壮,年纪比我们都大,可看起来却沉闷得很,我猜很多男孩子在学生时代都是这一类——闷葫芦,心里有数。
原以为关于“班里谁最帅气”这个话题只是男女之间审美意识上的分歧,日子久了便会渐渐淡去。那之后,大家自然各归各位,各忙各的,没人再会提起这段纷争。谁成想,不久后,他们俩——在一起了!更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磕磕绊绊在一起相处了四年,毕业之后不仅延续着感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馒头。
听起来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回顾那些年我耳闻目睹的点点滴滴,他们情感之路虽未经历过太大的波折,却也绝非一帆风顺。因着那些共同的经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相扶相依的人生伴侣了。
从他们交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人在一起恋爱的色彩太不浓重了。不管当初是谁追的谁,总得有些亲密举动才应景啊。可人家两个人呢,除了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上课、偶尔牵个手之外,明里暗里就从未被人撞见过有其他小动作了。
其实,他们之间也有很多共同点,这让这段感情多了很多可能性,比如:女方虽然偶尔也使小性子,但因为没有那么多小女儿的情思和扭扭捏捏,也因此少了很多麻烦;比如:都喜欢玩游戏,可以一起组队玩;再比如:都喜欢体育运动,可以一起强身健体。
当然了,爱好通常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性格这类的因素却很难改变。很多时候,恰恰是性格是否相合,才决定了两个人能否最终走到一起。记得大学那会儿,他俩分别在不同时段担任过班长,一个管得井井有条,一个则奉行无为而治,不用说你也知道两种风格与人物的对应性,很显然这是一对“女主外男主内”的情侣。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的初期。可如今,他们迁居到深圳,养家的却是男方。实际上,据我所知,在他们还在北京的时候,生娃前,男方就担起了养家的重担。
我知道,这改变不容易,除了爱,更多的是责任。那些年,我们的联系不如上学时紧密了,可我还是断断续续知道了一些事,毕业后第二年,她的母亲就得急病去世了。因为此前母女二人出现的一些争执,她一度活在歉疚里。
那段难熬的日子,陪在她身边给她温暖的除了父亲,便只有他了。我想,自小父母离异的他,更能明白她心里的那种痛。一个人无论长到多大,原生家庭的地位和意义都是无可取代的,能在痛彻心扉之时陪在身边安慰自己的人,一定都是重情重义的,这就难怪她愿意背井离乡,放弃自己的主场,陪他一起在北京打拼,而后又一起奔赴深圳,一切从头再来。
勇气毅力决心责任心之外,那个可爱的儿子一定给了他们希望和不竭的动力。而我也看到,现在的她,格外珍视与儿子之间的缘分,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妈妈。每天准时去幼儿园接送儿子,业余时间看教育类的书籍、学英语、带儿子去图书馆和游乐园,偶尔晒一晒小馒头的日常,顺便吐吐槽,那作派和当初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一样可爱。不同的是,这是浸润在童真里的可爱。
至于我和她之间的勾搭,除了像文艺青年一样说说自己又看了什么书,更多的时候都变成了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传授带娃心得,以及互相询问干儿子(我们互为对方儿子的干妈)的近况,而我也享受其间,无比快乐。
圣诞节那天,我送去了对他们一家的祝福,她则用儿子的照片作为还礼。你看,她多爱孩子啊!据她自己说,未来也将从事和孩子有关的职业,教小朋友学,带小朋友耍。相信她一定会是个爱心满满的老师。
不管怎样,我要把最好的祝福送给她,祝福那个叫孙小圣的“男生”,祝福这个伟大而幸福的妈妈,祝福他们一家。
大学生活&故事&城市故事联合征文活动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9ec5933f568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未经许可转载或擅自标注原创者,将保留一切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