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对人都在点评《欢乐颂》,想当初我也曾经追过这部电视剧。那四个人的性格特点还挺有代表性的,决定也追剧一把。
在手机上勉强看完第一集太垃圾了,其他不说,因为只看了一集也没有发言权。在人物妆容上就改得面目全非。也不知道画的什么妆,搭配的什么衣服,感觉就是与第一部不一样。
今天在做饭的时候,忽然明白为什么那天看了一集就感觉看不下去。我陷入了“巴纳姆效应”。很多人看到这里又要发问了,怎么你这几天写得东西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呵呵,估计夏天到了,头脑发胀,又开始胡思乱想。
言归正传,什么叫“巴纳姆效应,”其实很通俗易懂。暗示效应,这样大家明白了吧。额,还有人不明白的,我举个例子,大家看完就一目了然。
平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旁边的人打了一个哈欠,看见他打哈欠,你也会忍不住的打哈欠。这就是暗示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巴纳姆效应。
那天我是在手机上看欢乐颂,一时搞不清弹幕怎么去除,就边看弹幕边看电视。发现很多人都在吐槽,樊胜美怎么长胖了,穿的衣服没有第一季好看。安迪在海边穿的都是露肩装,马上网友说,安迪变黑了,穿了露肩装把她的缺点全暴露出来,那个肩膀可真胖。完了,看完这些吐槽,我越看安迪的肩膀越粗,越看越丑。本来我就是冲着美女们追的剧,被网友们这么一吐槽,实在有煞风景。
在不知不觉中我陷入了巴纳姆效应,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会被周围的环境给左右。我们盲目的参照别人而导致贻误自已。就像这部电视剧,如果没有网友们的吐槽,我不会发现这么多缺点,至少不会看了一集就不想看了。就是因为大家的吐槽,我把人物的缺点放大化。本来看电视就讲究个心情,被这么一闹就没了愉快的心情。
所以在对待任何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目的跟风,听到对方说什么东西好,我们就赞同他的观点。我们应该冷静情绪,问清楚对方,你用过此类产品吗,用了多长时间。有时候答案往往出乎你的意料,原来他也没有用过,也是听别人说而已。
在了解事物的本质后,对于生活我开始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有人向你告状某某在背后说你坏话,你一听火冒三丈,直接找某某去对质。不,这样的行为不可取。我会怎么想,那个向我告状的人是出于真心,还是特意火上浇油。经过这么思虑下来,你处事的方式就不会这么草率了。
所以说,为什么在发火的时候,要给自已停顿三秒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了,脾气并不是说改就改的,一个人的涵养还是慢慢磨练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多看些书总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