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求另一半改变这件事情上到底有多受人欢迎,从之前提到那本写错一个字母的书上就能窥见一斑。这种改变的需求往往还伴随着更深层次的一种悖论,比我我们希望另一半按自己的想法改变,另一方面,又希望这种改变不是被迫要求下的产物,而是出于自己的想法,是心甘情愿的。
这种要求对方改变的诉求,一般会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行为的诉求,这一层最简单,只需要作出行为的改变就可以,比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多做做家务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态度的诉求,也就是希望伴侣重视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就好比我让老婆去多读读书,少看看剧,她会重视我的需要,还是会去尝试做。
第三个层次是心理活动的述求,也就是对方的改变是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在要求和逼迫下产生的。这个层次的诉求内部其实包含了自相矛盾的悖论,如果对方是真的心甘情愿,那么你就要放弃改变她的想法和邀请,而如果对方是按你的要求来做的,那就不会自然发生。“要求”这个动作本身,和“自发自主”本来就是自相矛盾。这个矛盾看起来不大,其实就会变成生活中亲密关系的障碍。就比如说我希望老婆看书。如果她不看,那就是不愿意改变,我会不满意,如果看书了,那是在我的要求下改变的,不是自动自发,还是会不满意。这个时候就会碰到这样的反弹:我都按照你说的做了,你还想怎么样?
这种纠结的背后,其实一些背后的动机,比如对方要求被改变,那么提出要求的我就会承担“强迫”、“控制”的责任,就好像是欠了对方。这会产生内疚和自责。为了避免这样的自责,在改变的时候希望对方是发自自己内心改变的。再往深度去挖掘,其实这更是爱的体现,因为总是觉得被要求来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自发自愿的才是。
【下一步行动】
要摆脱这样的纠结,说穿了就是两个办法:要么继续要求,要么就是接纳对方意愿。选择了继续要求,那就需要为对方的行动而高兴,就算他心里有再多的不情愿。另外一种就是接纳对方的意愿,对方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放弃控制,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后一者更难做到,不过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