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考研学生集中焦虑期,最近时间相对多一些,就抽时间和一些学生聊聊天。
前几天,我问一个同学:最近复习还在继续吗?
同学:还在,但是考不上了。
我:很正常,几乎所有同学都是这样和我说。
她:老师,我是真的考不上了。(并清楚地列举了自己的复习困境 ,比如理论书还有多少没有背、英语真题还有多少没有做等等。)
紧接着,她说:老师,我最近排斥复习,心情不好、效率也不高。
我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复到:你有想过自己考上研究生之后的生活吗?
她说:有过。
我继续引导她:明年9月1号,当你成为研究生,站在校园里的银杏大道上,你的心情如何 ?
学生:喜极而泣吧。
我:如果你开始抵触学习,可能是你对研究生缺少想象,尤其是美好的想象。
学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抵触 ,但是我很想考上,就是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好像做不到,很焦虑。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时间不够,复习不完了。
我:没错 ,是你心里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考不上,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复习上花费时间,这是非常正常的。
学生:老师,那我该怎么办?
我:你现在的焦点关注的事情太多,一会学校实习,一会考研复习;复习的时候,你还总想着以后到底能不能考上,你关注的事情越多,焦虑自然就变多了。你当下应该做的是:聚焦。将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当下的事情上。当你想的少了,焦虑自然就会减轻 ,做事也就更加能够沉住气。与此同时,你多想象自己读研时候的美好生活,越具体越好。
学生:具体怎么做?
我:可以尝试冥想,通过关注呼吸,把注意力聚焦在当下。
学生:好的,我试一下。
过了一会,学生问我:老师,我想哭,可以吗?
我:想哭就哭吧,压力需要释放。
因为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逻辑上挺顺的,索性就直接搬过来。一个人对未来没有动力,很大程度上 ,是没有期待,也就没有动机。这就是周星驰说的: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可能很多人都想做一条咸鱼,其实,咸鱼也是要有实力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大部分的焦虑源于欲望,自己关注的事情太多,想要的太多;同时,自己意识到:时间不够或者来不及,自然就会出现很多焦虑的情绪。
常言道:活在当下。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不过,这确实是避免焦虑的不二法门。
总结:
一个人的行为无态度无关,与动机有关。如果没有行动的动力,那就想想自己是不是缺少目标或理想。有的时候,环境变化也会影响行为的动机,比如放假归来,很多人都无法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典型的动机失调。
那就冷静下来,关注当下,调整心态,重新寻找到自己的行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