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儿见字如面:
我给你写过很多信,还有很多微信留言。可谓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闲暇思之,真感觉全天下父母心好可怜,好可怜!你何时才能真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满满爱心满满期待之心。
前一段买了一本翻译家林琴南的家书,认真读了一遍,感慨万千,万千感慨啊。林先生给次子林璐写信不可谓不细心,不可谓不周到,可以说无微不至,纤毫必言,让我这个看书人直感动得常常泪流满面。可林子依然留恋沉迷梨园,纳妾赌钱,学业荒芜,对老父的椎心泣血般的谆谆教诲置若罔闻。可怜一代名家生子不肖!可怜林先生以衰朽之身,每天还要拼命坚持翻译、写作,赚取稿费,养家糊口!可怜其对逆子虽万般叮嘱,而又屡屡不听,又不得不寄钱供其挥霍,还得有求必应!可怜一代文豪的生花妙笔打动了天下人,竟打动不了不肖逆子!
愚妄如我文采不及林先生之万一,然爱子亲子盼子之心与先生毫无二致甚或复加N等!难道你也真如林子那样对老父之金玉良言置若罔闻吗?
林纾在给次子林璐的信中写到:“吾老矣,一切看破,惟教子之心甚热如火。汝累累不听吾言,吾心亦未尝一刻灰冷。可见父母爱子,匪所不至。”读至此,我禁不住辍书长叹!林言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生一日,教子之责不会有丝毫松懈!不管你听与不听,反感与否,为父之职责我不可不尽。
蒋中正先生每一年都要给蒋经国写赠言勉励直到去世,时年蒋经国应该是65岁爷爷辈的人了。我虽然没有蒋先生的权威、林先生的成就,但是普天下做父亲的心是相同的。古人云见贤思齐,我决心向贤者学习。我感觉我写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比着曾国藩、梁启超、林纾、傅雷、洛克菲勒、摩根,我写得太少了。他们工作事业那么忙,还写了那么多言辞恳切、长篇累牍的教子书,我只有汗颜、钦佩和学习。
你有空也涉猎一下这些名人家书,你会受益无穷的。我觉得世界上的文字只有家书和日记应该是纯净无暇温暖可信,值得认真阅读的。这里边可以看到真实、真诚的东西,可以看到真金,取到真经。
你已经长大成人,大学四年已接近尾声。从一尺之托,眨眼间已长成年轻后生,岁月不居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目下的时俗已变成要结婚即必先就业、立业。车子、房子、票子都得齐全。似乎没有正当工作就谈论结婚,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连工作都没有,谁又肯给你介绍对象?有工作而不像样,谁又肯给你介绍好对象?
就业、结婚等,这些重大的人生现实问题伴随着你的长大成人已经要接踵而至,甚而已迫在眉睫了,形势相当严峻。
你也知道,我平生不治家产。一介寒儒,专注教书,家里除了书多一些,别无长物。我是贫二代,你是贫三代。要想改变命运,在我们这寒素之家唯有读书求知。
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但是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恐怕不好否定。倒是,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咱们身边,有无数例子可以证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苦读可以改变出身。别的毋庸列举,你熟悉的伟丽姨姨、巧玲姨姨、振民叔叔,不都是通过苦读改变了农家出身,从而咸鱼翻身,跻身中产阶层甚至上流社会吗?
你爸我不是李刚,也不是洛克菲勒,乃一介小儒,既没有大权在握,也没有万贯家财,你无所怙恃;话说回来,乃父即使是“李刚”,即使是洛克菲勒,我也是别样的“李刚”,我也会学习洛克菲勒严格要求儿子、锻炼儿子,靠自己的本领承传光大家声。不会让你依赖老子,坐吃山空,成为纨袴膏粱子弟,为“富不过三代”民谚再添新注。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下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在很长时间里被官方意识形态视为封建糟粕,打入另册,无人敢堂而皇之、大张旗鼓地奉为处世金针。否则会令“高人韵士”、左派面目示人者齿冷三天,且必欲批判声讨而后才能意平。
其实千年前的这首诗所揭示的世理,直到现今的中国国情对莘莘学子还有着积极的教育、引导和警示作用。宋真宗这个皇帝倒是位坦率敢说真话、实话的皇帝佬。他说了一个放之千年的大真话、大实话,我佩服他的坦率,钦佩他的水平。从隋朝到宋朝多少皇帝,多少举子,没有一个人总结出这样的世理,你能说他没有水平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令多少出身贫寒的士子发奋向学,主观上为自己谋得了前程,客观上繁荣了文化。我们在批判科举八股束缚了人的思想的同时,不能否定它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昌盛所做的贡献。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实上我们当代的高考制度就是科举的变体,和科举是一脉相承的,但又不见得比古代的科举高明多少,不是还在方兴未艾吗?若单论他们的缺点束缚禁锢人才的个性发展,就显得不太客观了。高考制度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很难再找出一种比它更合理、更科学、更公平的制度来代替它。因为它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公开(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有这一有着无限生命力的特点)。正是因为体现了这一特点,和科举制度一脉相承的高考制度才会在中国大地上风行不止,方兴未艾,势头甚健。
说什么鄙视功名利禄,那得有庄子的超然;
说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得有渊明的才华和硬气;
说什么不要逼孩子,要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不负责任的舆论观点或者名人态度,我们一般平民不可轻信!说这话的人哪个不是处心积虑地为孩子找名校、找名师、找高价的辅导?
其实单是追求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也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民间舆论对此都不应该指责。事实上当下的民间,大多数人都在践行着这种人生观。不过我认为这种追求过了头,就会导致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我所谓鼓励孩子好好读书,发愤向学,不单单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我认为这只是追求知识的副产品,这只是追求知识之路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人应当追求更高的境界,要有家国情怀,要有终极关怀。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我很以为然。民间也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俗言。人生得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大而言之为人类。民族。国家,小而言之为家庭、亲人和后代,供人缅怀,供人追思。人生就应该像古人那样去追求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那样才不负此生!
要达此境界,就得走好当下的求学路,就得趁青年时期发愤图强,为今后的人生有所作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巾短情长,就此打住。
谨祝你进步、有出息!
父字
2017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