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线上学习侧记
疫疠终将绝,安歌待有时。春色已满园,萦思无期限。
一场疫情,师生两端,浓浓爱意,始终挂念,线上主播,七十二变,永做学生,自我修炼!
这个假期,我校教师们和学生一样一直在践行“停课不停学”,线上讲座,深入笔记,体悟收获,运用实践,服务孩子,提升素养,润泽生命。
技术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个史上“最长寒假”对教师、学生都是一次莫大的挑战。因此,及时到位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苏欣以老师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转变》线上培训,犹如雾霾天的一道明阳,驱散了老师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吴振生老师在感悟中写到:“这场讲座帮助教师做好自身和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转变,为更好的开展和投入新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希望这样的线上培训多来几次。”
疫情并没有阻挡学子们求学的脚步,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线上教学,从面对面到屏对屏,这个角色的转变对很多教师来说谈何容易。北京名师郭志强《如何高效开展线上教学》满满的干活让一线教师们受益匪浅,使得线上有效教学更明朗化!“越是在特殊的时期,我们越要有担当,有责任心。教师温柔而坚定,学生方可从容而淡定。”史冰老师这样说。
大数据时代已然莅临,在常态化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信息、考勤信息、活动轨迹、课堂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电子作业等,这些教育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不断积累、聚合,便形成了体量巨大、需要挖掘、意义重大的教育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分析》无异于给老师们安装了强劲有力的电动马达,促使教师们走向智慧教育的深隅。
为确保安全复课,专业的防控知识必不可少,郑大二附院邵润霞教授以她专业的角度为老师们带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校防控指南》,为做好师生返校前的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确保教职员工、学生生命安全的身体健康提供最权威的帮助。
教学篇 ——佳木秀而繁阴
未来社会是一个网络学习的社会,此次居家学习,是教育进入4.0时代的一次预演,是学生步入未来学习社会前的一次彩排。原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分享的主题讲座《基于网络的“教学时空观”》主要引领当教育进入4.0时代,学校该如恶化将信息技术持续应用于日常教学?学校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帮助学生持续训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020中考改革来临,初中生将面临考试中变化,试卷阅读量增大,考察知识面更加广泛,更注重实际运用,要明白:理念——方法;兴趣——知识;状态——能力;品质——分数;感受——道理。基于此,全校七八九年级参考学科教师共同学习《2020中考解析与检测解读》读懂疫情,战胜自我,找准今年中考特点;读懂课标,深研说明,把握今年命题方向;读懂学生,树立自信,规划今年备考;读懂教材,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提升素养。
五一期间,教师发展中心隆重推出至善学院的大家讲座,一位是郑立平老师的《教师,活出你的精彩――教师的职业幸福创造与专业发展追求》;一位是李志欣老师《“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教育路上唯有不断坚持学习,才能到达多向育人的彼岸。
管理篇——大鹏一日同风起
线上班级管理是疫情期间老班儿们魂牵梦绕的头等大事,如何开展线上班级活动?如何做到师生间的有效线上沟通?温州名师吴郁葱的《班主任工作的”心“出发——师生沟通的五步法应用》为广大班主任吹来了缕缕春风:①针对感受提问②刻度化询问③问题到目标④寻找例外事件⑤相信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我校的“金牌班主任”杜雪伟老师在感悟中写到:作为一名九年级班主任,当中考遇上新冠,当冲刺放在家中,很多时候有种爱莫能助的感觉,这个讲座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学生问题的新思维,变消极的学生观为积极的学生观,便问题导向为目标导向和解决导向,具体、可操作。”
8+1工作室创始人秦望老师的《构建新时代中国班主任学》,情理交融、案例鲜明,佩服于秦老师将班主任课题建成了体系化,从文化素质、师德修养、心理健康三个方面讲述了班主任的核心素养;从家校沟通、家长教育、家长参与、校社融合四个方面对家校共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途径进行全面解析;从成立方法、组织章程、岗位职责、功能定位、存在问题、开展工作、自身建设七个方面介绍如何建设家委会,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讲述想要成为一名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如何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班主任,为理论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基础。学习后,许多班主任发来短信:“王老师,这个讲座之后我更清晰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方向!”、“王老师,我的班级管理下一步已经规划好了,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也学到了很多实战性东西。”
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努力做教师,也必须始终坚持“学做教师”,也必须始终坚持“永做学生”。线上学习,专家云集,通过不断修炼,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宽广的学科教学视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教育事业的“诗和远方”,可以找到事业的突破瓶颈,克服职业倦怠;可以继续探索教育规律,并于名师沟通交流。
教育是一种诗意的修行,让我们一起而为,拥抱教育情怀,感悟教育真谛,一起走向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