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远方,我们追逐着,追逐着,近了近了,到了到了,可是蓦然间不见了,不见了…抬头间,远方还在远方,依然在那不远处。仿佛远方的诗,人生一生的追逐,终未能了结的梦幻。
我们梦着幻着、悠着逛着,今日犹如两只结伴而飞的蝴蝶,飘荡在西湖之西,沿着杨公堤,自东至西越过赵公堤,自南至北趟过灵隐大道,自西至东回到杨公堤,转了一个圈。金沙涧汩汨而欢,跟随我们自西向东游进了西湖。
金沙涧流域算是景区,古木参天,豪华酒店矗立,其旁旅游大巴集队静候。可是鲜见游人,异常的静谧,唯有这方的秋与我们嬉闹,抬头俯身间,时不时但见她顾影弄姿。今日的我们仿佛两片秋之叶,荡悠悠地飘荡着,飘荡着,飘过金沙涧,回到了来时的起点“杭州花圃”,仍然不想回,去过花圃之北,还有花圃之南,继续逛,继续逛…
恍然间已到茅家埠,一块牌蓦然立旁告诉我们。小桥流水人家迎面涌来,仿佛踏进了某个城市公园。
据记载,茅家埠旧时大多是茅姓人家,以采茶养蚕为生;是前往灵隐寺香客们登岸的码头,因此酒肆茶楼林立,甚是繁华。
旧时香客先在湖滨雇条小船,一直摇到茅家埠,泊船登岸,人们向西仰望,只见远处天竺山双峰削立,形同“天门”,知道佛国圣地就在眼前,香客便开始焚香祈祷。沿途寺庵、斋堂、商铺鳞次栉比,游客络绎不绝。
今日是周末,但闻脆嫩童音耳畔缭绕,但见成群游人或是木板小径漫步,或是茅草亭中静坐听风…
有个芳桂亭,古朴的木结构毛草亭。前面一大片荷塘,荷叶枯黄,仅剩几叶沧桑绿。
三角架参错林立,各色照相机钢炮一样虎视眈眈,俯瞰着荷塘,时刻准备着猎捕什么?十几个老伯,有闲坐闲望,有吞云吐雾,有成群闲聊。那一堆家伙正如大学校园里无人认领的自行车默立一旁……“爷爷在干啥?爸爸。”一个红衣男孩问。“他们在等待,等待一些非常漂亮的彩鸟到来,栖息在荷叶枝间,然后悄悄抓拍下来,那是好美好美的照片。”蓝衣爸爸摸了摸小孩儿的头。
原来只为等待这只彩鸟。这些彩鸟粉丝一早出来,带点水和干粮,很晚才回去,静候于此,只为与彩鸟最美的邂逅。一个老伯悄悄地打开手机,让我看了雪中飞临荷叶枝头的彩鸟,真是绝美!他说他们每人的手机里有上千张这样美美的彩鸟。梦想可大可小,只要可攀可期,心深处欢喜便可。
茅家埠水域开阔,岸线曲折,自然、粗犷、野趣。石拱桥、木结构卧波桥、毛草亭有序点缀,淌洋其间,仿若踏在上香古道,古韵扑面而来。
一只小木船从湖滨而来,那是远古香客的经典航路。(手划船150元/小时,摇橹船180元/小时。)
随船而游,可在古亭边上岸,亭内憩息少顷。
随船游览,两岸郁绿葱葱,秋意飞霞。
一座原址原味的古桥在不远处,通利古桥。建于清中叶以前,当时,香客常常乘船经通利桥在茅家埠登岸。或步行,途经通利桥去灵隐诸寺进香。桥为单孔石拱桥,长约14.5米,宽3.5米,2003年起围栏保护。
远远望着通利桥的桥洞,仿如一只明亮的眼睛,眸子里满含故事,自古络绎不绝的香客,其清影仿若依稀还在。
至此,如今小船不再进通利桥洞,而是转弯去了另一座木制梯桥,通往远方更为辽阔的水面。
我们只沿着岸边闲逛,其旁红杉高耸,如火如荼在头顶燃烧,灰烬掉落一地,点亮了葱葱山麦冬。
有路牌曰,都锦生故居在附近,我们未找见。都锦生是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创办者、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织锦以织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而闻名中外。
茅家埠湖间小径多是防腐木地板,曲来绕去,蜿蜒在红杉林间,嗒嗒而过,浑厚的击木声,别样的温暖。
也有花岗岩毛坯铺就的林间小道,然而栏栅却是竹木加粗绳制作,别样的野趣,儿时记忆触景涌来。。
大约十二点半,来到了一镜芳香亭。走累了憩息,才发觉肚子早在苦苦挣扎,于是取出所带干粮,闲坐闲吃闲看闲想:取名“一镜芳香”?难道这里也是一面天空之镜?随之弯腰俯瞰,真的白云悠悠,可比大西北的茶卡盐湖。
一对绿男红女久久伫立桥头,难道在照镜子?卧波桥清晰的映像,令人惊叹。
抬头远眺,一个迷你小岛,仿若摇撸船,载着一船绿树,春的梦想已在启航。
颇具野趣的茅家埠水域,银光闪烁,除了绿荷居然一尘不染,可比威海的银滩,呈现一片荡涤心灵的净水,我不住地感叹,为何这里的秋,飘飞的落红,一叶不落湖水中央?
逛着叹着来到了下茅家埠32号,一个盛大的曲桥浮在水岸边,仿若苗族的风雨桥,翘角飞檐。仿若一只豪华游船,处处美女靠,欢声笑语满船摇。
有孩子在喂鸳鸯,湖水荡起一圈又一圈。
引得围观的人们一阵阵的欢笑。
我们也挤一旁闲顾,唯有远方的几只船,默默地只顾着作业。原来是景区工人在清洁垃圾腐叶。
难怪水面如此湛蓝洁净,原来有他们在守护。
看着如镜的水面,对景区船那方投以尊敬的目光。但愿旅客不要随吃随甩,虽然现在已鲜见垃圾筒,请在自家包里备一个塑料袋。
玉涧桥到了。玉涧桥,又名玉建桥。原位于桐庐县印渚镇丰收村。为双孔石拱桥,全长29.1米,宽4.8米。该桥建于明代,2003年按原貌迁移保护至西湖茅家埠景区。又是一座旅居他乡的古桥。
桥周边,秋色如霞。
其实最美的景依然少不了以人为主角,有美人踏踏而过的桥才最美,难怪石涧桥耐不住寂寞,远游他乡,来到上香古道蹭人气。
踏上桥顶,才发觉今日最美的视角在桥上,遙望一片波光荡漾,岸边人家村舍,远处黛山燃起,霞光漫天升腾。俯瞰一个“黛色参天”亭红杉绿林掩映中。
回看桥面,南北相向的人流,向我腹背涌过来,涌过来。美的地方,总是人流旋成涡的地方。
由南向北下得桥便是下茅家埠村。
下茅家埠位临碧波荡漾的大片水域,古时多是船家,捕鱼养殖为生。
走过下茅家埠11号,附近有一家“清溪余韵”饭店,人气旺盛,为大众平价餐饮。
这是必经的上香古道。
但是很多装修气派的酒家已经大门紧闭,藤蔓纵生。是不是无利可图无以为继,还是因为环境保护不得以歇业。
有一家“醉白楼”,似乎还红红火火。据一块立牌介绍,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常到访这家酒楼。酒楼主人赵羽遂“索其题楼”,白居易则为其取名“醉白”。
拐过醉白楼,便是一路遥看远方的秋,此地此刻的北岸。然而站在北岸上,只觉此刻的远方,南岸才更美。
绕过一路茅草野芦苇,一截汀步,踏而过,对边有一座小岛。
席地葡伏的一家人,安享周末好时光。普通人家的远方应该是温馨的家,唯有家才是自己最温暖的港湾。
欢聚一堂的日子最温暖。
小小孩总是好好的可爱。
芦苇丛中那抹红在腾空燃起。
芦苇丛中跋涉,一块石一块石数着过。
妈妈说,我们找找有没有宝石。
芦苇飘荡,我们穿梭其中,快意人生。
回头望,秋叶依依惜别。
一路芦苇紧随不舍的缠绵。
透过芦苇丛远窥,碧水那头,秋意浓浓。
俏俏秀秀的野芦苇,正如南方人,矮矮瘦瘦,没有北方的伟岸。
如此纤细修长的妖娆,风里好妩媚。
又是一截汀步,跨过去便是南岸。
曲长的防腐木步道迎接我们,左边汪洋的茅家埠,右边林木稀疏的草坪。
各色帐蓬散布,那是婚纱旅拍的临时工作室。到处可见婚纱飘曳的新娘。
遥望对岸,刚刚走过的北岸原来有如此美吗?不识此岸,只因那会儿缘游在那岸边。
是的,我们只顾穿越林间而过,是不是没有抬头仰望?
距离美是真理啊。
风景在远方,去远方,才能看得见眼前的风景。瞧吧,站在东南岸,波光银闪的水之远方,西北岸的水杉,也红也金,正在腾空点燃。
一个隐园,爬山虎漫爬。
环绕茅家埠,一路多的是木径,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近了,夕阳西下的一个亭子里,歌声绕梁,且还是英文歌。
唱的、听的、挨挨挤挤满亭欢喜。
别过夕阳亭,依然疏影横斜,波光潋滟,茅家埠湖水一直缭绕跟随。
看见了来时194的下一站牌,绕行茅家埠一个圈已圆满。时间已是午后二点半,脚说有点累了,南去还有乌龟潭和浴鹄湖,未曾到访过的野趣景点。是去还是不去?犹豫片刻,他说:
“回吧!明天或后天再去吧。”
“好吧。”我说。
明日复明日,未去过的远方,去过了还有未去的远方,永远无法走尽的远方,总在前方等候着我们。仿佛人之足履只为远方而存在,人之梦想只为未来启航。“未知”仿如一只魔盒,禁不住诱惑地欲开启。远方的未知,才是停不住脚步的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