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音乐入场,轻柔而悦耳。从后门进来,边走边和已经坐好的老师打招呼,根据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和本节课联系起来。这是破冰第一步,做好一次课,要关注到各个环节,每一步都是要亲和的。
音乐结束,故事引起,世界咖啡,并解释世界咖啡其实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有仪式感,很正式的根据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并且有组织的进行。同伴交流结束后,可以继续走动,交换或者倾听其他人的思想,继续交流,然后形成一个具体的方案呈现出来。
所有的需要不仅是深情的,还应该是幽默的,为什么是世界咖啡,为什么不是世界奶茶或者世界啤酒呢?准备的说,这是一个深度的交流平台,似乎啤酒和奶茶不太合适,咖啡更能促进人的思考。或者端着咖啡的人比端着奶茶,拎着啤酒的人更显的是在思考?
当然不是所有的参与式学习都要遵守世界咖啡的模式。努力选择的每一个模式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受众者得到最大的启发和思考。
我选择的是课题那些事。
当世界咖啡的理念讲完后,二维码发出来,我的课件的内容已经在各位老师的手机里,10分钟快去浏览课件,五分钟提出问题,我巡回着,找到每一片人群里那些能让我感受积极的主动的人作为片长。10位片长是我指名的,带领自己的学员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并找到了或深或浅,但绝对都是最接地气的问题。十分钟去黑板上写出自己的问题。最先写出问题的,可以优先选择一会要回答的问题。因为我遵守“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问题提出来了,就有老师们自己解决。
第二个环节出来了……从十个问题里选择自己可以回答的。选择问题的顺序根据刚才提出问题的顺序。做一个最先吃螃蟹的人。
老师们选择问题后,在回答的时候,主讲人讲完,组员还可以继续补充。直到本组选择的这个问题补充完整,得到全体人员,尤其是提出问题团队的认同。
每一个问题结束之后,作为主讲人的我还要梳理一下,提升一个高度。从内容到方法论。
结束后,选出最优秀的团队。
然后,打开课件,整理过一遍整个讲课的思路,这一步算是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