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具体怎么说的,已经忘记了,大体意思就是:两个人的对话,一个按照传统人的思考考虑儿女的婚嫁,希望女儿尽早找到依靠,而另一个人则正好相反,认为生下女儿不是为了结婚生子,她尊重女儿的任何决定,也不会强迫她,这是她对女儿的爱。当时看完文章,自认为非常贴合我们的家庭,就将视频转给了父亲,希望他看后可以有所感触,虽然不知他是否看过,但的确后来发生的事情,告诉我,父辈人的思维很难改变,即使再开明的父母,也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父母是地道的农村人,因当时生活所迫,父亲初中未毕业,母亲只上了小学,而那时恰恰是母亲学习成绩好,也非常渴望读书,但祖父母受一直以来的封建社会影响,重男轻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当时生活困难,便导致了母亲的退学,而父亲是因为本身不喜欢上学,所以只上到初中便早早的结束了学业。但父母都是非常善良朴实的人,母亲做事认真,坚持从不撒谎,如果她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也可能使她失眠一晚,而父亲默默的对别人好,从来不会要求任何回报,在兄弟姐妹中,他默默的多付出,从来不会记在心理,只希望可以做的更多。
就是这样一对朴实的老人,偶尔作为儿女和他们相处时,也会生气,有时控制不住时会爆发,即使父母再开明,当我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才知道父母受他们所处年代思想的影响,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比如父母一直以来提倡的是工作,他们认为做工作之外的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子女在父母的,教育和培养之下长大,一切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的内心深处,总是希望掌控自己的子女,当孩子慢慢长大,脱离父母的掌控他们也会感到深深的不安。
其实作为子女,可以理解父母,希望以后的生活中彼此之间多些了解,多些沟通,多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