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的儿童,自然的就知道爱护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兄长,这是一出生心的本体就有的本质,也是天理所带来的。之所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受到了外在事物的影响,被私欲侵染了原本纯净的心。王阳明先生引导我们向内看,向自己的心看,觉知自己的私欲,觉知自己的本心,存养自己的天理。内在心灵的纯净自然会做出顺应天理的事情来。然而存养自己的心体,要懂得自己先去觉知,发觉自身的问题。一旦发现自身的问题要学会根除它,并想着好的方向发展。存养心性是自己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觉知力不同,需要自己去体会,当有人给予指点,也要自己躬身亲为。王阳明先生将存养心性的探索过程比喻为哑子吃苦瓜,有多苦需要自己品尝。是的,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去体会了你才能记住当时的感受,才能真正的有所体悟,有所学。给予他人建议或是教给他人经验时,有时候需要点到为止,其他的部分让他自己去探索提体悟,这样才是真的教给他方法。而心性的存养,需要有真正的为己之心,这里的为己之心并不是去满足当下自己的私欲,而是真正的认识到当下的事物是不是对自己有所助益。要做到真正的存养自己的心,需要有慎独的精神。所谓的慎独,不是为了做出来让别人看到,而是不管有没有人看到,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只有做到慎独,才能真正的做到存养。
传习录9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个版本的格物致知,我们都照做,笃行!学习第一是立志,第二是敬畏老师,哪敢评判老师对错!第三呢,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 薛侃录里提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学者患了眼疾,整天悲情不已,凄凄惨惨戚戚,对眼疾总是担心的要命。阳明先生看到这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