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录【7】
【原文】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上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译文]
徐爱问:“古人把知和行分成两个,也是要人有所区分。一方面下知的功夫,一方面下行的功夫,这样才有抓手,下功夫才有着落之处呀?”
王阳明回答说:“你这样的理解,反而是背离了古人的意思了。我也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结果。如果领会得了,则只说一个知,便已经有行的意思在里面;只说一个行,便已经有知的意思在里面。古人之所以把知和行分开说,是因为世间有一类人,懵懵懂懂,完全不加思考,全不思维省察,只是任意妄为,所以提出个知的概念,才能让他们做得恰当。又有另一种人,茫茫荡荡空想,全不肯着实躬行,全是主观臆测,所以提出个行的概念,好让他们知得真切。这都是古人不得不补偏救弊的话。你若不偏不弊,真正领会其意,一句话就够,辩论那么多干什么呢?
“现在有的人,非要把知和行分开,以为必须知道了才能去做,我现在先去讨论知的功夫,把知搞透了,再去行,这就是一辈子都不行动。终身不行,就终身不知。这不是小病痛,这是由来已久的大毛病!我今天说个‘知行合一’呢,也是个对症的药!不是凭空杜撰讲哲学。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你如果得了这宗旨,你说知行是两个也无所谓。你若不得宗旨,成天念经都念知行合一,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闲话一句。”
[解读]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因此谈“知”,就必然有“行”在其中了,说“行”,也就自然有“知”在里面了。行不出来是知得不正确,胡作妄为也是因为知得不正确。知行本是一体,但是古人针对不同的问题的人,分别提出了知与行的补救措施,看上去两者是对立的,但最终实践起来就能领悟知行本是一体。没有领悟这个宗旨,光是在辩论两者是不是一回事,不过是说闲话罢了。这也提醒学子不要因言废行,也不要胡作妄为,而要把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