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
『壹』游戏不只是玩,更是亲子情感的纽带
孩子和妈妈的情感在不断连接、断开、再连接。胎儿时以脐带连接;脱离母体后又以哺育重新连接。随着孩子长大,需求增多,常常会无法确定妈妈是否仍然爱着他。于是孤单、焦虑等情绪会促使他开始试探。当孩子出现通过犯错吵闹来吸引关注的行为,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在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己是否仍然被爱。这正是建立情感连接的时机,而通过亲子游戏向孩子传递爱意,显然比对他讲道理有用得多。
『贰』用游戏培育孩子的自信
①有输赢的对抗游戏
②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力量。通过游戏发泄孩子“发言权”和“闯禁区” 的力量,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减少他们伤害其他人。
③竞争性游戏中,孩子可能会以耍赖的办法赢得游戏,也可能想提高难度不要大人让着他。父母可以观察情况配合孩子。
③游戏中可以角色置换,既可以体验胜利的喜悦,也可以释放失败的痛苦。学会处理方法,回到现实生活中处理情绪会更自如。
《父母 挑战》
『壹』父母和孩子面临的处境和挑战
父母应警惕对孩子自私专横的爱。这种爱的本质其实是索取,对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容易高估孩子优点,放大缺点。对孩子有过高要求,一旦孩子难以达到要求,会本能地站在阵营。导致父母权威受到挑战,产生焦虑,态度变得摇摆不定。深层的自卑感还易以在外借口回避自身养育问题。
一味维持表面权威,只能导致孩子和父母争夺主导地位。引发更深层的矛盾。
『贰』养育孩子的有效训练方法
发展社会兴趣对孩子很重要
①引导孩子尊重秩序,接受社会规则
良好的家庭秩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秩序。职责不同并不意味着不平等。责任增加意味着权利增加。规则要保持一致,孩子在重复经验中才能学习规则。坚定执行。
②避免与孩子的冲突。斗争无益,达不到教育目的。达成共识才能解决分歧。
观察。灵活。赢得信任。撤离
③持续鼓励
『叁』养育孩子的常见错误
娇纵并不快乐,难以满足,被拒绝时失去安全感。
父母时而宠溺,时而严厉。孩子在爱被收回时情绪失控。
指责孩子或是指责行为,有很大不同。
过度监督,让孩子失去判断能力。失去自主能力。不能等待孩子自己发展。
一味威胁,不做正确引导,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做。
『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要把握哪些关键点
①如厕训练。一岁半左右,保持两小时以上尿布干爽,就可以开始训练了。父母要淡定。
②最初的独立。依赖自己的力量才会获得更多安全感。
③玩耍。功能性玩耍→工作性玩耍→真正的工作。玩具尽可能简单。和孩子一起玩。
④说话。避免儿语。避免使用幼儿已经熟知的简单儿语,不要模仿孩子的语调语气,示范正确词汇和发音。不要嘲笑
⑤入园。融入社会环境。
⑥入学。有能力工作。适应群体。
⑦暂时性疾病。避免因生病得到过度和特殊对待。
⑧外部环境变化。
⑨青春期。渴望社会地位,找到自己位置。
『伍』理解和帮助困难儿童
孩子的行为有目的性,问题行为背后隐藏几种动机。
①寻求关注。积极或消极,建设性或破坏性。两组可能产生四种行为方式。
②证明自己的权利
意识到权利能带来地位,开始和父母争夺权力。通过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或者不做应该做的事,实现权利争夺。
③惩罚或报复
受到不公平对待或在权力之争中失败,孩子会采取报复性行为激怒父母。以破坏规则来挑战权威。
④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足
刻意表现出能力不足,以逃避努力和责罚。
《不管教的勇气》
『壹』不表扬,不批评
批评为什么没有效果?
①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问题行为会引起批评,以此获得关注。
②只批评,不指正。孩子暂时屈服只是避免被指责,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③父母暴躁,所谓的批评只是在发泄怒火。
表扬会更有用么?
①好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为了父母。表扬不应该成为育儿手段。
②自上而下的评价会让孩子依赖,长此以往会导致分内之事也不爱做。或是得不到表扬就没有存在感。
父母过多参与孩子的决策
①干涉孩子自我成长
②破坏亲子关系
③阻止犯错也是娇纵
怎么做?
理解。尊重。放手。守护。
『贰』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产生内驱力才能长远。让孩子获得贡献感、认同感,有解决学习困难的勇气,以后遇到更多人生课题才能勇敢面对。
①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中心,产生只要自己学习,其他事情都可以不做的错误概念。
②对孩子学习、考试的特殊关照,会让他产生压力,进而焦虑。
③父母适当让位,缓解自身焦虑。
『叁』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孩子必须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①某次成绩不好不是辜负了父母,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②不要过分强调缺点,要找到闪光点。孩子的缺点就像黑暗,只要投诉光明他就会消失。
③贡献感,成就感。懂得合作,不轻易放弃。
④接纳孩子的真实面,不要与理想中的孩子做比较。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肆』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自立
让孩子自己的三个条件:
①能独立做出选择。从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思考和决定。不要一边埋怨孩子没主意,一边又帮孩子拿主意。
②能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有些孩子以他人认同来确定自己价值,为了得到认同而曲意讨好,。或者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故意犯错吸引注意。家长不要急于评价,只需陪伴,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③去自我中心。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体会贡献感,而不是以犯错吸引注意实现存在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壹』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
我们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指导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个体感受。更有益的做法是,放下父母的身份去体察孩子处境。引导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副“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你怎么还这样”的冷漠态度。
『贰』理解他人的感受,不做讨人厌的自私鬼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情绪识别,让孩子体会、思考不同行为会引发的情绪,培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共情能力。帮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绪,鼓励用语言表达而不是通过吵闹宣泄。情感颗粒度越小,孩子越能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而细化颗粒度的同时,往往已经可以找出解决负面情绪的方式。
『叁』没有标准答案,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孩子自己思考。无论答案是否合适,都不要着急否定。可以试着让孩子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让他知道,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自己的建议被否定,可以尝试其他方法,而不是绝望崩溃。鼓励孩子发展想象力,思维不被禁锢。增强抗挫折能力。
『肆』未经深思的行为,正在毁灭你的人生
当孩子可以提出多种不同解决方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每一种方法会带来的后果。这时可以用到“如果,就”、“之前,之后”这类的关联词,帮助孩子对每一种假设进行梳理。习惯了这种思考,孩子们将更容易学会妥善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