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90后青年作家李尚龙出了一本名为《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的畅销书。
书出来后,网友评论不一.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但也有些网友觉得这是强加给别人自己的价值观。
我就求一个安安稳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就挺好啊。
不用加班,不用担心明天被裁员。
01
稳定是有底线的
一切草木,皆有选择各自生存状态的自由。 —— 吴幼坚
正如后者所说的,每个人都选择什么样生活的权利。
“我就是喜欢享受现在的安逸生活,就是愿意图一份正常上下班,不担心失业的工作。”
如果稳定的生活适合你,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
然而有的时候稳定是有底线的。
当一些因素触碰到你稳定的底线,也许这份稳定就不适合你了。
(1)经济问题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就回老家当了一名公务员。
一开始一个人的时候,也还罢了,能勉强养活自己。
后来结婚成家了,他才发现仅凭现在的工资,不够养孩子了。
现在他和我聊天的时候,就会后悔当初选错了工作,
放弃了本专业,而只图稳定,结果搞得现在活得这么累。
一般现在所谓的稳定工作,像老师、公务员都在几千一个月,
这种工资,勉强糊口还行,
但要真是想过上舒适点的生活,就比较困难了。
(2)工作没有意义感
我有个护士朋友,三班倒,
遇到夜班有时候都睡不了觉,
即使白天上班也很辛苦,甚至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但即使这样她都干了七、八年,
我问她哪来的那么大的动力,毕竟工资也不算高。
她说:“每当有病人出院向他们道谢,
或者她抢救活一个濒死病人时,
她就觉得这工作特别有意义。”
相比我这个朋友,很多在体制内的人,
他们的工作都是一些事务性的、重复性的工作。
要么是这工作带不来一丝的成就感,
要么是他并没有发现对自己能力有多大提升。
我一个发小,自从当上公务员之后,
就在基层当着村官,有时候聊天问道他的工作内容。
他一脸无奈的表情,
“还能有什么,就是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
不是处理土地问题,就是调节村民纠纷。”
听他说这些,似乎没有从中找到丝毫的意义感。
后来过年回家,见到他之后,
才知道他辞职了,
原因是他觉得工作太没意义。
稳定只是相对的,
它只是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当这样稳定的工作触碰到自己接受不了的底线时,
再呆下去,或许就是痛苦。
02
稳定的是思想,不是工作单位
说起稳定,大家第一个想到体制内工作,
首选是事业单位,
再要么至少也是个国企职工,
这是许多父母在给子女相亲上所看重的。
知乎上有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做互联网金融的朋友,年薪50万,
第一次去女方父母家,女孩妈妈问他做什么工作的,
他费了好大功夫才让她理解了什么叫互联网金融。
之后女孩妈妈又问他是在哪里工作,
当知道他是在一家中型的互联网公司当高管时,
来了一句“哦,还是个打工的。”
在父母辈眼里,只要不是在体制内,
就永远算是打工的。
因为在他们思想里,只有在体制内,
才能不用担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失业,
才能享受到各种优厚的福利。
可实际上,稳定的不是他们的工作,
稳定的是他们的思想。
而这种思想,体制外的人一样拥有。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上班,
每天白天工作的确很辛苦,
因此回家后就不愿意再想跟工作有关的任何事情。
基本上他每天回去就是打游戏、看电影,第二天再如此循环。
对于他来说,虽然不是在稳定的体制内,
但他的思想已经稳定了。
还有个朋友,在超市当收银员,
这种工作时间挺长,一般都得到九十点才下班,
而且休息时间也少。
可时间长了,她也习惯了,
每天干着同样的工作,回家之后只想着睡觉。
她虽然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思想已经适应。
实际上,不论在体制内或者体制外,
很多人在心态上已经接受眼前的事实,
在思想上已经把现状误以为就是稳定。
03
没有绝对的稳定
相比于工作的稳定,思想上的稳定更能摧毁一个人。
因为现在没有任何真正的稳定。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那时候的人们都能以进国企为荣,
旱涝保收,退休有单位养。
可没过几年,大家还没反应过来,
就有上千万人下岗失业。
一时间国企也并不是最稳定的了。
2000年的时候,高校老师是比较吃香的职业,
但再看看现在,高校老师都是聘任制,
考核不合格不再聘任。
当你以为银行系统多金又稳定时,
互联网公司让银行利润大减,
当你正为没进大公司而后悔时,
金立,乐百氏,乐视等大企业陆续破产或被收购。
当你苦学英语想进去外企时,
却发现外企不是在裁员,就是正从中国市场退出。
如今的中国,没有真正稳定的工作,
也没有完全稳定的行业,
任何行业任何公司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
没有绝对的稳定。
04
真正稳定的是守住自己的能力
如果真有绝对的稳定,
那就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而真正能够得到稳定的,
是让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这变化的世界。
而这样的稳定,
与人们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关,
与人们工作是否“稳定”无关。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你是否有求变的心,
让自己用稳定的能力适应这个社会。
作者:老无,斜杠中年,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职场成长。愿结交有灵魂的朋友,聊有温度的故事。
转载此文,并发布于朋友圈截图。
私信我,可获得职场电子书和教材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