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走向社会思维转变

一看到问题就马上想到答案这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所受的训练就是看到问题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解题思路,答案只有唯一正确,这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走入社会,进入职场后,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好像都没什么用?而职场中,面对的问题通常目标不明、信息片面、闻所未闻。这时候就需要不要固有思维,答案不止有一种,也没有绝对完美的解决办法,有相对满意的方法达到满意结果就可以!

举个例子

货车如何通过山洞

试问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第一反应无非是:放气?卸货?绕路?再叫一辆车?甚至,挖洞?放弃?等等……

脑洞大一点的同学,可能想出几十种解决方案。很厉害,但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方案,对问题的理解其实并不一致。比如,有些是“过山洞”,有些是“不过山洞”。而这两类方案,都可以分别给出积极和消极的评价。过山洞:直面问题,迎难而上VS思维僵化。不过山洞:思维灵活,巧妙应对VS回避问题,万一老板或用户真的就是要体验“过山洞”呢?无所谓好坏,关键点在于,这里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针对不同问题就会有不同解决方法,面对问题时如何理解和做出基本应对,给出的答案是“先搞清问题,后选择方法”,而不是直接去设法解决。中国教育的不足,体现在封闭式的问题太多,而开放式的问题太少,这一弊病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正好可以得到纠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潮汹涌的世间,人的一生如一叶飘舟,被放逐在世俗利益的追梦路上,匆忙一生,待名利散场后的一地落寞,回望过往...
    xiaoyu2018阅读 495评论 0 0
  • 加减法的口算,从小没有抓好,结果成了豆米的老大难。如果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口算者得数学,一点也不为过。基础没有打好...
    晓说娟绘阅读 248评论 0 0
  • 简单的寒假 文/梁丰薇 考完试过后便要补课几天,补着...
    半床诗阅读 401评论 0 3
  • 有一种东西叫互相伤害 可能这就叫“作” 笛安把这种情绪发挥到了极致 所谓自由 所谓不羁 实则将自我绕于一个巨大的毛...
    DoloresDT阅读 1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