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卢梭有多么伟大,但是既然他能够在先贤祠安眠,一定是个相当厉害的人。 此次阅读他的《忏悔录》,觉得凡是感觉生活中有诸多不幸的人,均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安慰。因为无论是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是值得同情的,而且就他本人的性格来说,也存在着许多缺陷。
伴随着卢梭的出生,他的母亲与世长辞,体质弱小的卢梭,由他的一位姑姑抚养长大。他的童年较为平静,可能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因为在他7岁的时候就已经读遍了父母的藏书。但是他安静的童年到10岁就终止了,自从他的舅舅将他送出去当学徒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就开始向更为不幸转弯。他学习的第一个行当是“刀笔吏”,但他的师父对他十分不满意,总是骂他木讷,愚蠢,说他只配去握锉刀,随后真的就被送到一个雕刻匠那里玩锉刀去了。这个新师傅依然不是什么善茬,既专横又脾气暴躁,小卢梭在那里深受奴役,整天干活,还吃不上饱饭。在这样的环境下熬到了十六岁,此时的卢梭对一切,对自己都不满意,总是无缘无故的便唉声叹气,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生活没有目标。可真正让他有勇气做出改变的,其实是对处罚的恐惧,因为他没能在城门关闭前进城,如果第二天再去师父那里,一定会被十分严厉的惩罚,所以他就逃跑了,开始了四处漂泊流浪的生活。
刚逃跑的卢梭是满心欢喜的,因为他独立了。他天真的以为,什么都可以做,而且可以做成,认为他将大显身手,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事实当然会向他泼一头冷水,这不仅是因为他谋生路途的不顺,更是因为他想成名的心总是受到打击。他喜爱音乐,但即使他在音乐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依然没有一看便知的识谱能力,这甚至给他带来极大的羞辱。但是他对音乐的热情不减,依然不断的自学和研究,可在他满怀信心的将自己费尽心思撰写的《现代音乐论文》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时,却受到委员们的反对,认为他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直到1752年,《乡村占卜者》成功上演,获得了国王和王后的青睐,才证明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
卢梭真正成名的时间大概是1750年,这时他的一篇《论科学与艺术》的征文获得头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开始认可卢梭的才华,而卢梭本人也是此时才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毕竟之前受到了太多的打击。但是成名后的卢梭,并没有因此就有很多朋友,反倒因为思想的不一致,饱尝朋友的背叛和攻击。卢梭崇尚自然,所以他喜欢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生活,在他决定隐居乡村之后,甚至有朋友断言他只是哗众取宠,用不了多久就会跑回城里,而当他们发现卢梭真的要在乡村一直生活下去之后,就开始用尽心机逼卢梭回城。他身边的其他一些朋友,还想尽办法破坏他的名声。伏尔泰也曾通过披露卢梭抛弃其孩子的事实攻击卢梭。不知道卢梭到咽气的那一刻,到底还有没有朋友。
卢梭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应该是《爱弥儿》的公开传阅。《爱弥儿》一经传开,便成了大家争论的中心,但是该书并没有像卢梭想象的那样获得民众的赞赏,反倒被外界定为异端学说,还被列为禁书,他本人也被法院通缉。无奈之下,卢梭只能离开法国,从此过上了流亡生活,度过了不安宁的余生。
凡是人都可以在卢梭的自传中寻找到安慰,因为卢梭的人生是由不幸组成的,这会让那些不幸的人看到希望,会让那些幸运的人满怀感激。我还有一种感觉,无论是谁,在面对这样一个敢于揭露自己丑行的自传时,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人性的弱点是一致的,有这样一个案例合集,多少会减少自己内心中的罪恶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