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朝堂上有很多政敌,但真正能被和珅视为对手的可不是纪晓岚、刘墉那些人。和珅真正的对手只有两个人,一个活生生折磨了他20年并亲手给他送上白绫;一个则是直接让他倒台。
乾隆一朝,要说谁最受宠,和珅说第二没有敢说第一。
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9岁时,与7岁的弟弟和琳成为孤儿,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个小妾保护,才没被赶出家门。后来以文生员的资格承袭三等轻车都尉,23岁时得以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做了乾隆仪仗队的侍从。
30岁时通过李侍尧贪纵营私案,深得乾隆宠信,开始在官场上像坐火箭般地窜升。20年间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上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全都是正一品、二品的重要职务,封一等忠襄公,这也是非皇族大臣的最高爵位了。
乾隆还将其最宠爱的小女儿十公主下嫁给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妥妥的皇亲国戚、朝中重臣。一个官员担任如此多的重要职位,又如此受宠的,别说是乾隆朝,历朝历代也找到不第二个了。
和坤初为官时,还是比较清廉的,但随着他大权在握,加之又是皇亲国戚,他的私欲就日益膨胀,常常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贿赂笼络地方势力,笼络不了的,就用恐吓、暴力等方式进行打击。
因此和珅在朝堂上的政敌颇多,尤其是那些不愿意趋炎附势、刚正廉洁的官员。
和珅在朝堂上的政敌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和珅的对手
所谓的“对手”,是指本领、能力、水平不相上下的劲敌,朝堂上虽然有很多人与和珅不和,但都没有资格成为和珅的对手,这些人和珅要么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要么分分钟就让他们不能翻身。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纪晓岚和刘墉。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这两人与和珅斗得死去活来,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先说纪晓岚
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和珅才刚来到乾隆的身边。
而且呢,纪晓岚是文官,他擅长的是编书、写诗、对对子之类的业务,在乾隆朝时,他做到的最高职位是礼部尚书。
而和珅是朝中重臣,掌管的是军机要职,两人同朝为官,别说业务不重合,就是在官职上,那纪晓岚与和珅差的也不是一丁半点儿,纪晓岚根本就不会也不可能是和珅的对手。
纪晓岚虽然不是贪官,但也绝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的好官。真实的纪晓岚好色,有一妻六妾。纪晓岚还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官场老油条,他曾经就因为包庇贪官卢见曾而被人揭发,以至于被乾隆流放到乌鲁木齐。后来他又因为包庇自己的二儿子纪汝传而被连降三级。
而且历史上的纪晓岚其实并不受乾隆的待见,乾隆也从未主动和纪晓岚讨论过军国大事。有一次,纪晓岚上奏国家大事,就被乾隆训斥:
“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这样的纪晓岚,根本就不可能与和珅作对,而且也不值得和珅将其视为对手。
再说刘墉
刘墉是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和电视剧上演的一样,确实是一个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好官。
刘墉比和珅大了整整30岁,在刚入官场时,也是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像和珅那样在官场上一飞冲天,也是颇受乾隆的重用。
但在和珅开始如日中天后,刘墉在官场上开始有点混日子了,屡次犯错,自然也是屡次遭到乾隆的责备和处分。
刘墉为什么当官初期和晚期相差这么大呢?最主要的还是被和珅伤到了。作为一名清官,刘墉自然和和珅不是一路人,所以他也一直在暗搓搓地压制着和珅,甚至有两次还小胜了和珅。
一次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支持御史钱沣审理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案。国泰与和珅是一伙的,国泰贪污的钱有一大部分是流进了和珅的口袋,和珅有意要偏袒国泰。但因刘墉主持正义,钱沣据理力争,最终使得国泰伏法。
还有一次是乾隆六十年(1796)年,在乾隆禅位给嘉庆时,和珅知道乾隆禅位让权内心是极不情愿的,他也担心嘉庆大权在握,自己就完了,就给乾隆出了馊主意让他“传位而不传大宝”。
最后是刘墉挺身而出,对乾隆说:“传禅而不与玉玺,则天下闻之,谓陛下何如?”乾隆最后才心不甘情不愿把玉玺交给嘉庆,让和珅的如意算盘落空。
但是更多的时候,刘墉对于和珅是无能为力的。当时的和珅炙手可热,刘墉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也就是说他表面还要与和珅虚与委蛇。
而和珅大部分时候也是没有把刘墉放在眼里的,一来刘墉年纪大,晚年又经常犯错,跟和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他最高的的职位就是大学士,一辈子没有当过军机大臣,对和珅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威胁。二来,刘墉是汉臣,这是他的硬伤,也注定了他永远都成不了和珅的对手。
从官场的职位上来讲,有资格成为和珅对手的,就是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阿桂,章佳氏,满族正蓝旗人,后因军功抬入正白旗,属于八旗中的“上三旗”,身份高贵。阿桂的父亲叫阿克敦,官至是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
阿桂不仅学问优,军事才能也很高,先后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远征缅甸、平定宝岛叛乱等大型战役,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名列第一。
阿桂也因此一路也从军机处章员做到首席领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和太子太保的职位,封一等诚谋英勇公。
可以说,阿桂是靠着军功和真本事一路升迁的,为人又正直,这样的人,对于和珅这种靠溜须拍马上位的人,自然是看不惯。
事实上,和珅也一心想要扳倒阿桂,自己好坐上首席的位置。虽然乾隆宠信和珅,但他也无法撼动一个拥有军功的人。
照理来说,阿桂除了不是皇亲国戚外,其出身、官阶、在朝中的威望都要高于和珅,加上乾隆对他也是十分的敬重,他要压倒和珅也是有可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诡计多端的和珅用了一招:你不是会打仗吗?那就让你一直在外面打仗就行,这样就碍不到自己什么事了。
阿桂临终之前,就曾对军机大臣董诰和王杰说:“和珅每每向皇上推荐外差给我,是想累死我,我深知他的诡计,但皇恩浩荡,我又怎能拒绝,如今他确实是得逞了。”
在和珅火箭般窜升的十几年间,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阿桂,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外差,很少在京城处理政务。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73岁的阿桂才没有再被外派,而是留在京城处理政务。但此时朝中的大权早就被和珅趁机窃取了。
阿桂虽然对和珅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碍于乾隆年事已高,自己也年逾古稀,力不从心,对此也无可奈何。他能做的,就是不与和珅同流合污,除了乾隆召见外,不与和珅有任何往来,即使是面见乾隆,他也是离和珅远远的。
乾隆六十年(1796年),乾隆禅位于嘉庆。同年,80岁的阿桂因病向乾隆请辞,正式结束了仕宦生涯。
所以,阿桂虽然有能力可以成为和珅的对手,但因为常常被乾隆支出去公干, 没有什么机会成为和珅的对手。
和珅真正的对手只有两个人,一个硬生生折磨了和珅20年,一个则是直接让和珅倒台
前者就是嘉庆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王杰,后者则是嘉庆帝。
唯一敢在朝堂上与和珅正面刚的大臣——王杰
王杰是山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陕西会考第一参考殿试,高中状元,成为清朝开国第一位陕西状元,一开始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也就是皇子们的老师。
王杰这个人为官廉洁,脾气耿直,为官四十年,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别的官员,比如刘墉、阿桂知道和珅这个人诡计多端,都不敢与他正面冲突。但王杰不同,他经常当面顶撞和珅,给他难堪。要说朝堂上最让和珅头痛的人,非王杰莫属。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副山水墨宝,在军机处值房挂出来炫耀,大臣们连声附和,夸这画多好多值钱。王杰却讽刺道:“真没想到,朝廷贪墨之风竟然到了这个地步。难怪白莲教起义这么多年,朝廷花了数万两银子都没有平定。”这话令大臣们都十分难看,和珅也颜面扫地。
和珅一心想要扳倒王杰,但王杰为官不卑不亢,不贪不占。
这样清廉正直的官员,是贪官最害怕的,对于贪官来讲也是最危险的存在。但这样的人,又很不好对付,因为你基本上找不到他的错处。和珅便想着既然扳不倒,那就拉拢吧。
一次,下朝后,和珅突然走过去握住王杰的手,开玩笑地说道:“状远宰相的手果然是好啊!”王杰立即抽回手,冷哼道:“这只手只会做状元宰相,又不会要钱,有什么好的?”一句话把和珅怼得满脸通红。
和珅一边要忍受王杰的嘲弄和顶撞,一边还要三不五时地在朝堂上遭受他的弹劾,对王杰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想方设法要寻机报复他。
有一次,和珅听说王杰在老家盖有“三王府”、“四王府”,也顾不得查清事实,赶紧跑到乾隆跟前去告状。乾隆还没有完全糊涂,他不相信王杰这样的人会贪污,便密令亲信去调查。
调查后才知道,这是当地人根据其姓氏及排行给的一种开玩笑的称呼,事实上王杰家的老宅破陋不堪。随后,乾隆特诏王杰、和珅进宫,并对王杰说:“作为宰相,你家老宅太简陋了,朕赏你3000两银子去修一下。”王杰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谢绝了乾隆的好意。
乾隆驾崩后,嘉庆帝立即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命刘墉和王杰一同审理。案毕后,嘉庆责令和珅在家中自尽,王杰亲自给他送去了白绫。
被“二皇帝”和珅压制三年的嘉庆帝,是和珅一生最大的对手
嘉庆作为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才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帝是历朝历代中最恋权的皇帝,在登基之初,就决心要改变皇族成员染指核心权力的传统,立下了“亲王不领军机”的制度。
所以起初,嘉庆对和珅是没有什么威胁的,虽然嘉庆一直看不惯和珅阿谀奉承的嘴脸,但和珅一直也没有把嘉庆放在眼里。
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6年),乾隆终于要兑现他曾经发过的誓言“不敢同圣祖康熙在位年数相同,如有幸在位60年,就会传位于皇子”,最终选定了皇十五子永琰。
这个结果让和珅大吃一惊,因为和珅一直与永琰也就是嘉庆的关系不好,他之前一直看重的是皇十一子永瑆。
如果乾隆就这么把大权交给嘉庆,和珅失势是一定的,严重的就是倒台,这令和珅十分心焦。
他先是苦劝乾隆不要那么快禅位无果后,退而求其次,建议乾隆“让位不让权”,将政事抓在手上,嘉庆要做什么决策,都需要去请示乾隆,相当于嘉庆其实只是个傀儡皇帝。
朝政大权掌握在乾隆手上,什么都需要和珅传话,和珅成了名副其实的“二皇帝”,加上乾隆老了,脑子也不太好用,很多圣旨都是和珅替乾隆下的,这令嘉庆苦恼不已,对和珅的恨意也越来越深。
但乾隆退位时已经85岁了,在世的时间也没多久了,难道和珅就不怕等到嘉庆即位后对自己进行大清算吗?他为什么不趁机讨好嘉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呢?
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乾隆晚年在很多事情上都很糊涂,唯有对权力不糊涂,他之所以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上,就是担心自己会像唐高宗李渊那样,当了太上皇之后,被李世民苛待。他对和珅的信任,就是为了制衡嘉庆的权力。
和珅不可能一边讨好乾隆,一边讨好嘉庆,这样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所以他必须趁着乾隆还大权在握时,狠狠打击嘉庆,阻止他拥有大权,把他架空,然后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即使日后嘉庆独揽大权时,身边都是他的人,嘉庆想动他也要忌惮几分。
或者有可能,激怒嘉庆,让他起谋反之心,这样就能将其废除另立新君。
和珅的心腹福长安对此不是很有信心,和珅却说:“我生平的对手,如李侍尧、海成之辈,都被我打得难以翻身。即使是阿桂、福康安,也是投鼠忌器,不敢与我正面为敌。现在,能与皇帝成为对手,也是我的荣幸。”
那他都做了什么呢?
先是向乾隆进谗言,阻止嘉庆调自己的老师朱珪来京,说嘉庆此举是为了夺权,虽然有董诰为嘉庆说话,但朱珪最终还是没能来京帮助嘉庆,而是被调到安徽当了巡抚。
然后又将自己的人派到嘉庆身边,监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更为可恶的是,嘉庆帝的皇后喜塔腊氏病逝,由于乾隆年纪大了特别怕死,觉得皇宫里办丧事很晦气,和珅看中乾隆的心事,但想以此来击溃嘉庆的心理,代乾隆下旨“皇后丧仪从简,皇上只许穿7天素服,不许穿丧服......皇后丧仪期间,宫内奏事理政一切如常”。
嘉庆心里非常受挫,大清朝没有一个皇帝如此的受气吧!但幸而,嘉庆这个人其他本事一般,却特别会隐忍,让和珅误以为他是个怯懦的人,慢慢对他放松了警惕。
只不过和珅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懦弱”的嘉庆居然会在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就对他动手,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韬光养晦的嘉庆,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扳倒了不可一世的和珅。而他的那些所谓的党羽,在知道他大势已去时,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反而纷纷站出来与他撇清关系,在他的罪状上添砖加瓦。
1799年2月22日,在乾隆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赐和珅在家中自尽,时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