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初一的时候,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英语。当时我的感觉是既新鲜又好奇,当然更多的还是有一种畏难的情绪。
我身边的一些大孩子告诉我说,英语很难学的,他们每次考试都只考几分或十几分,想及格都难。所以呢,学不学都无所谓的,知道个abc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这自然是很无知幼稚的想法,这差点误导了我的人生。好在后来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我知道英语同其他的数理化、语文、政治一样重要,中考之前,我们的班主任不止一次强调说,六减一等于零。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姓明,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男人。从我们孩子的心理,当时对这位五官清阁、长相凶煞的老师还是有几分敬畏的。当然与其说是对于明老师畏惧,不许说是对那跟以前学过的语文数学完全长得不一样的鸟语,惊为天书,一筹莫展。
明老师领着我们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习。我们在一本四横格的小的英语本上反复地练习这些字母的大小写,说起来也并非完全了无生趣。不管怎么说,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曾经学过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的写法大体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按照明老师的要求,对于这26个字母的写法与读法,每个人都必须稔熟在心,倒背如流,就好比小学时必须掌握的九九乘法口诀表一样。
明老师教学非常严格,体罚学生在那时的小学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大约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青春的叛逆和觉醒的意识越来越强,中学的老师逐渐减少了体罚学生的频率,但这种古老的私塾里的作风终究没有绝迹。明老师准备了一根竹制的教鞭,学生做错了题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多时候会遭到教鞭伺候,学生手掌被打肿那是家常便饭,就连一些娇弱的女生也不能幸免。
他站在讲台上,威严的目光扫向下面。他头发微曲,国字形的脸上漾着微笑,那种笑仅仅浮于脸皮表面,带着一种嘲讽,带着一丝轻蔑。他的皮鞋擦得锃亮,衣着考究,年级教导主任的头衔显出他一定的社会地位,渊博的学识更是让他面对着一群少不更事的学生时,显出从容不迫的优势。
大家低着头,尽量不去看他的眼睛,有一两个胆大点的抬眼匆匆地一瞥,目光悚怯中很快游移开去。偌大的教室里寂静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很快有倒楣的学生被他点将到,其他的人一下松了口气,几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看着那名站起来的学生了。被点名的学生倘能对答如流,那也罢了,否则挨一顿剋是少不了的,骂作“蠢猪”、“笨蛋”还算轻的,弄不好连祖宗八代也跟着遭殃。
有一回,班上许多同学写错了单词,明老师罚每人每个单词写200遍,否则关学不能吃饭。这下可把大家坑惨了,人人都在心里骂娘,可又没办法违逆,只得服从。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同学产生奇思妙想,他们一只手同时握住两只铅笔在作业本上写下单词。甭说,虽然写出来的字体不算美观,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失为对付老师严苛要求的一种良策。
初一的学生已经能够拼写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说pig、 dog之类,简单的用语,What's your name?以及How do you do?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I'm fine too.
我们那时候学英语根本不得其法,许多单词的发音完全是搞不准的,前面记的,后面便忘了。一些同学不得已在单词后标上对应发音的汉字,以助记忆。
除了体罚,明老师又弄出了新花样,对学生进行经济处罚。比如说对于那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规定每人罚款5元或10元。这点钱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学生哪来的钱呢?只有问家里要呗。家长问到交钱的用处,不是为了买学习用具或资料,而是因为考试不及格挨罚,这事够闹心的,不由让人大为光火。
那学期开始的几次测验,明老师收钱还是挺顺利的,只是后来发生了一次意外。班上有个叫胡志安的同学公然违反明老师的命令。明老师问胡同学为什么不交钱,为什么搞特殊化。胡同学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说家里没钱,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交钱的!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能够说出这番话来,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本来大多数同学对这罚款的规定敢怒不敢言,胡同学出来这么一说,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儿上,有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的味道。
胡同学的罚款终究没有交,明老师也没有理由因此让他不上学,这事最终不了了之,明老师从此也不再在班上搞经济处罚了。
明老师在教学上的报负还是有的,可惜他始终无法提高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成绩,这固然有学生素质的原因,教师无法因材施教,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初一下学期,明老师家里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他的唯一的三岁的儿子 ,在一个大雨天,由于家里人疏忽大意,孩子不慎跌入一个小水坑,没能得到及时救助,不幸夭折了。这对明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许多,整个人憔悴不堪,往日活泼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忧悒寡欢。
上初二以后,我离开了那所中学,又遇到了新的英语老师,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