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僧人六祖慧能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城市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
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勤扫心地,勤于清除心中的垃圾,此乃“正心、诚意、修身”之径。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都没有轻松可言。可是在人前,每个人都只能是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把苦楚咽下,强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谁都不是铁打的,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像孩子一般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但还是可以把心里的苦说一说,把身上的压力发泄发泄。让自己不那么累,哪怕只有一点点。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主人公三十多岁,家中上有四老下有一小,日子过得很拮据。刚过完年,母亲和丈母娘又相继住院,突然间一个电话,姥爷没了。才刚过一个礼拜,父亲又病了。面对已经做过两次心血管手术的父亲,他被告知,那是一场“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的手术。
在病房里,他对着父亲笑,照顾所有人的情绪。面对记者镜头,那个坚强的男人再也无法忍耐,他掩面抽泣,眼泪落在饭里。饭后,他说:“哭一场真的很轻松。”
成年人在面对“糟糕的生活”时,往往会采用自我消化的方式,开启“静音模式”,更不会打扰到别人,有人称这种方法叫“成熟”。也正是因为“成熟”的压力,让我们总觉得自己可以承受一切,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在逞强扛着,一个人黯然神伤时还要对自己说一声:“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种滋味到底有多苦有多难。而那些你所没有察觉到的情绪和压力,正在一点点地消耗你的精力,掏空你的思绪。
所以,我们总要学会循序渐进地释放压力,千万不要忽略小的不安,它们累积起来,也会把精神压垮。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物质上的拥有,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只有放下眼前对物质追求的执着,看淡所有,烦恼就会越来越少,快乐幸福就会日益增多。
所以,只有心简单了,世界才能简单,所见之景,景景皆是幸福;只有心自在了,人生才能自在,所到之处,处处都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