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这个念头已经在我脑子里盘旋一年多了,但就是跑不起来,准确讲,就是早上起不来。
既然起不来又为什么一定要晨跑,而不下午跑,不晚上跑呢?
因为早起和运动这两样,我都想要,而晨跑都能兼顾了,还不用受车辆行人的干扰,是不是算最好的选择?
那为什么设了半年多的5:30闹钟,今天一响,立刻就能醒来呢?
确实是因为昨晚睡得早,很神奇地没有失眠!
其实昨晚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没有去想一定要早睡,一定要早起,一定要跑步之类的计划,只是说要早点上床陪孩子读故事,多聊会儿天,再陪她一起睡觉。这不,没有手机的干扰,没有计划的压力,后面的事也就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相比平时一定要定个早睡早起的计划,还要写下来,准备第二天在前面打上勾勾,再摸摸手机,发出晚安的朋友圈来说,我的潜意识似乎更喜欢前者,放下手机,顺势而为。
第一天早起出门的我从穿衣,喝水,最主要是锁门,一系列动作都是轻手轻脚,因为没有提前跟老公打招呼,怕他以为家里有贼。
出了电梯大堂,第一次看到保安在打瞌睡,虽立了春,但还是冷,他们也不容易,早安这句话就先免了吧。
在等电梯的时候做了热身,所以一出门就慢慢跑起来,选择天街比较亮的那边,发现是上坡路,再加上太久没跑,感觉自己就像个200斤的大胖子,腿都提不起来了。速度慢就慢吧,毕竟是第一天,也不好太勉强,心里想着村上春树先生的每天10公里,和今天给自己定的5公里,相差很大,但开始了就是好的,不急!
一路上,我会去看远处大楼里的灯光,想着他们都是早起的人,可能去上学,可能去上班,也可能是宝宝饿了,妈妈要起身冲奶粉。那身边偶尔走过的人呢,我会从他们的穿着和随身带的东西来猜测他们的职业和早起的原因。真不是我八卦,完全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这样我才能让自己不要去在意时间,在意自己现在到底跑了多长的距离。
一边跑,一边想着最近正在看的村上春树先生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其实,想要立刻开始跑,也是受他鼓舞。33岁开始长跑的他,坚持了20多年,马拉松一年至少参加一次,精神和身体的状态都很好。35岁开始跑步的我,能坚持多少年呢?我确实没有雄心壮志说我也能坚持20多年,但我想,至少我现在有一个目标了吧,不想跑的时候就想想村上先生,“速度和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尽量不间断。”那时他这样想着,那现在我也这样做吧。
每天能跑10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人,我真心的佩服,我怎么就这么累,这么想停下来呢?我的意志力怎么就这么薄弱呢?
我继续一边跑,一边思绪游动,一会儿激励自己,一会儿想要放弃,一会儿又想想今天中午吃什么。突然觉得跑步时候的脑筋可能是一天中最活跃的吧,当然,除开我失眠的时候。
分散注意力是长跑者一定要具备的能力,这项能力可能也和想象力有关,我这项能力欠佳,跑出几公里就不知道想其他的,一门心思想停下来。当运动软件里人工智能提醒我,已经完成3公里时,我就一边暗喜,一边开始琢磨,按照现在的速度和距离跑回去,恐怕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哟。怎么办,正好是一半的路程,顺势瞄了一眼路旁的自行车,好吧,接下来,你带我飞!
为了保持运动的气势,我骑车的速度也比平时快很多,这样,大小腿才依然感觉是紧绷状态,手机里的运动软件也能感觉我还在跑。额,我是不是作弊了?好像有点,但,情势所迫嘛,明天,咱换一条路线,调整一下距离咯!
就酱,明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