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晨露之上,纵享着清新之气,我性安然以往。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个能够安静礼佛的禅修之人,但是我亦很喜欢禅道的宁静,那种与世无忧,无挣的洒脱。我与佛的接触并不是很深,当然由于受过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更不至于愚昧到迷信的程度,然则,佛法禅道能够在世存留千年,其中不乏有他独到的魅力。
以前总喜欢跟着外婆初一,十五到庙里拜拜,外婆是为了求的家人安康幸福,而我,少不更事,无欲无求,会跟着去主要还是因为我喜欢庙宇庵堂的淡然气息,我喜欢古木雕刻的安然,我喜欢佛前参拜的精心……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在云南宜良的岩泉寺,那一次天还未大亮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三个人就收拾妥当准备前往。外婆初一,十五礼佛之前是不沾荤腥和猪油的,而我是个好吃的,有油有肉不享是暴殄天物,所以,我带着一身的“世俗诟病”来到了岩泉寺。起初自己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随行参拜,可是当我跪在佛前叩首的时候,一旁的沙弥扣响了桌上的法器——钟。我到现在都无法忘记那种感觉,似乎在钟声响起的那一刻心中繁多的无明烦恼和习气被钟声破除,这种深切的慈悲愿心,这份沉稳悠扬的钟声愿力,使得听闻钟鸣的无边众生都能得到心灵的安定!细细回想,我似乎能够体会《鸣钟偈》所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这份安宁一直守护着我,每一次我觉得心绪难安,愤恨难平时我就会想听一听钟声,想一想禅道。这不是对世俗的逃避,而且对世俗的洗涤。静思想想,晨钟暮鼓未尝不是一种生活之道,然而如我这般世俗之人,对世间那么多的不舍,就算上山,敲出来的钟声也是夹杂世俗无法通透。
我本是俗人一个,闲云野鹤,归隐山林那般高尚情怀不是我可以染指的,既然无法染指那么享受更是说得过去。我享受山中鸟鸣风声的静谧,我喜欢钟声诵经的悠扬,我沉浸古木阑珊的芳香,我是俗人,我有偶尔享用这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