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所以谁都别想攫取谁。
很可惜,阿景到现在也不懂这个道理。阿景是第一篇故事《白色》中“她”的朋友,单方面的。可能这样说很奇怪,但如果一段关系能够这么轻易地被定义的话,那世间也没有这么多的悲欢与离合。
“她”没有名字,因为“她”希望连自己的名字也必须是完美无憾的。阿景不一样,她喜欢残缺,所以阿景的一生都在弥补着自己的残缺,同时也在挽救着“她”。
阿景有一条祖母绿玛瑙项链,是传家宝。她说这条项链自带的魔力可以扭转人的性格甚至思想,身边的人纷纷问她那得有条件呀,是戴上去就能转变性格吗?也有人觉得阿景这姑娘是在扯谎,法国的帕斯卡尔都说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是人身上最宝贵最独特的东西,任何人都夺不走,何况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物件。
阿景直愣愣地盯着那人,声音慢慢飘出来:“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没脑子呢,我这项链是很神奇的,条件嘛,就是我愿意陪在谁身边,并且愿意把这项链真心实意地赠与给他,他的思想与性格就会发生变化了,不过......”
不过?不过什么?众人开始有了兴趣。
“算了算了,你们又不相信,问那么多干嘛。”阿景的项链挂在她白皙的脖间,闪耀着光芒却也显得阿景更加娇小。
作为“她”的朋友是很辛苦的,“她”挚友本就不多,很大一部分是亲自被“她”逼走的。刚开始大家都是慕名而来,读书时“她”一直是班里的模范好学生,不仅成绩好,还多才多艺惹人称羡,学校的各种文艺晚会上必有“她”的节目,乐器演奏或是诗歌朗诵、歌曲串烧,“她”随手拈来,偶尔还客串主持人,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但随着朋友们和“她”的相处时间渐长,就越接受不了“她”的一些极端小癖好。
去“她”租的校外公寓玩时得提心吊胆的,仪态得配合她今晚的心情,妆容得小心翼翼地化,假若美过了“她”,可是要被拒之门外的;与“她”共同研究课题时,无论自己前期做了多少努力,都是在为“她”的功绩做铺垫,而“她”的确也不是浪得虚名,每一步的精确计算和毫不含糊的文献准备无一不在凸显自己的功底;可最最要命的是,这样看似十全十美的女子偏偏在发现朋友们的不足后选择了嫌弃和远离,好似发现了童话中的城堡下埋着垃圾堆,便仓皇捂着鼻子踉跄逃走,可再精美的花园里也是有落叶和七星瓢虫的,久而久之,留下的也没几个了。
在“她”快要被自己折磨地死去活来时,阿景出现了,阿景抱着一副要拯救“她”的心态日夜与她同行,和她共事,一步步一点点地“打探”到了“她”真正的一面。阿景将自己的不堪与最平常最普通的样子展示给“她”,“她”照样以逐渐拉大的距离回应,可阿景倔强得要死,依旧像只橡皮糖般粘着“她”,好像这样就能获得“她”的宽恕似的。
一个雨天,两把雨伞,不同的心思在踱步。“她”已经做好了抛弃阿景的准备,思考着怎样才能让她自动走开,只不过也是一个凡人而已,值不得我多一分迟疑。“她”打开手机快速叫了出租车,与司机打电话确定等候地点时,阿景突然抢走了手机。
阿景一手撑伞,头发略微被淋湿,面露愠色,说出了以下这番话:“你先别急着抛下我走,我最后还有一些话想说。我就是有缺点的啊,人怎么可能做到生而无憾呢。并且你觉得你自己是没有瑕疵的吗?那只是假象而已啊,你觉得你活在假象和幻想里很好玩是吗?你觉得接受别人对你的追捧很刺激吗?如果你一意孤行,没有人会陪你走下去,送你样东西,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她”被这气势汹汹的教训吓懵了,回过神来,阿景已不在,只剩下一条祖母绿玛瑙项链安静躺在掌心。
再醒来时,“她”已经躺在这白色病床上,记得的只有与阿景朝夕相处的点滴,以及阿景这个人,项链被放在了枕头下,或许这条项链真的有魔力,它把“她”送进了病房,让“她”眼里再无他人。
“是你给了我希望,却又亲手毁了我。”
“不过...不过变好变坏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