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片名一针见血,这是一场关于金钱的博弈战。
整个球市就是一个股票市场,每位球员都代表一只股票,球队经纪人就是基金经理,负责筛选优质的股票构成基金组合(很不幸,这些基金组合都由纯股票构成,没有债券,因此风险较大),而各位观球者就是这个特殊的股市的股民,只不过一些股民是在用心理账户评判股票的价值,而有一些是真正的下注。
通过以上假设我们可以构出一个虚拟的股市模型,并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其是否具有股市的某些特征。
接下来主要从代表式启发预测和偏差及其偏差的影响来分析。
赛前球员的遴选,分为以Billy为代表的算法派和以老经纪人和球队教练为主导的经验派。
代表性启发在老一派经纪人挑选球员时尤为明显。首先是赢者输者效应,一旦某球员在上一季赛事中表现良好,身价就暴涨,各球队经纪人就争相购买;反之,一旦出现失误,身价就会下跌,这也是Billy为什么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林康的原因——他出现了一次失误;而在林康失误价格下跌之后,Billy还是选择将他换入球队,因为他知道价格下跌只不过是暂时的——好球员终究是会反转回来的。
其次是Billy破解了账面市值比效应,当老一辈经纪人因为各种外在条件不佳(譬如因为外貌条件不佳,丢球姿势奇葩等)而忽略有实力的球员时,在精通算法的助理的帮助下,Billy看到了他们的被低估的实际价值,因此排除万难选择相信他们,并不惜以此与团队闹翻。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理解,球员的身价即市场价值,实力即账面价值,外在条件较差的球员往往其账面价值被低估,因此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除此之外,Billy本人的行为及心理也值得研究——认为自己收到了棒球的诅咒,一旦去现场就会输球,不管是自己打也好还是成为经纪人也好。这是典型的蛇咬效应,也可以说是自我归因偏差——输怕了以后就认为自己是棒球的克星,不敢再接触现场;年少时没能成为棒球明星,便把失败归结为自己。一直到最后,当Billy鼓起勇气去到球场时,球队开始频频失球,Billy落荒而逃,最后一球一个全垒打,扳回局面。估计这更坚定了Billy认为自己是棒球的克星这个信念了。
然而,结果却是,关键时刻一直与算法作斗争的教练凭借经验判断调换了球员的位置,奥克兰队才得以保持22连胜,打破记录。
电影持续到这里,一直是算法稳胜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算法固然对传统经验造成了威胁甚至即将取代,但事实证明,经验及人力判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金融市场何尝不是如此?从漫无目的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到金融前辈们发现一系列的公式与数据来分析市场(标准金融学),可谓是质的飞跃,但是学究们容易陷入唯数据与公式的怪圈,然而经验与人力分析不可或缺,因为投资者们终究只是一介凡人,而不是纯粹的理性人,这也是行为金融学存在的意义。
正如老一辈球队经纪人所说,你认为一台电脑就可以颠覆这个行业几百年的经验与规则吗?
是的,人的判断才是根本,只有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算法只是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