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
来越南旅行之前,为了系统地了解当年让越南人们遭受深重灾难的越南战争,我认真观看了PBS拍摄的十集纪录片《越南战争》。临出发,正好有机会看了刚杀青的美国新闻媒体当年揭露越南战争真相的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总算理清了当年这场让世界动容、激起美国国内强烈反战运动、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说实话,对这场战争了解得越多,我的心情越沉重。然而,以上作品所有的叙事都是从西方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这场战争的,如果能够从越南的视角再重新审视一下这场战争,一定会更全面和客观。
西方人至今仍然喜欢把胡志明市称为西贡(Saigon),这是当年法国殖民时期的称呼,越南独立后也沿用此名很久直到1975年才正式改为胡志明市。城市得名于西贡河,西贡河之于胡志明市,如同黄浦江之于上海,是胡志明市的母亲河。其实,今天的胡志明市远比当年的西贡大得多,人口超过一千万。如今,老西贡其实是整个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相当于旧社会上海的英法租界的部分,其他都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今天,我们准备先逛一下老城区,参观一下老西贡留下的著名建筑物,然后去认真看一下越南的战争遗迹博物馆。
如果越南首都河内相当于我们的北京,那么,胡志明市当仁不让就是越南的上海。西贡曾经是东南亚的十里洋场,又有东方巴黎的美誉。看过《西贡小姐》和《情人》的朋友们一定对老西贡留下了深刻印象。从19世纪中叶法国人统治越南开始,这个城市慢慢地布满了西洋建筑物,当然多半是法式的。既有漂亮的教堂,歌剧院,还有来西贡的客人必须签到的中央邮局。
红砖砌成的老教堂一直被称为红教堂,我们到达时已经有很多游客在拍外景。今天教堂并不开放,除了正立面,其他三面都被围栏围了起来,应该是个大的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教堂门口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圣母玛利亚塑像,她的胳膊上正停着一只鸽子。广场虽小,熙熙攘攘的游客争相拍照留念,一些孩子在给鸽子喂食,鸽子们倒也悠然自得,对大批陌生人熟视无睹,这本是鸽子们的地盘,来来去去的游人只是过客。
红教堂的侧面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邮电局,走进这座哥特式建筑,迎面就是高大的穹顶,洋溢着浓浓的古典气息,华丽的大吊灯,木制电话亭,仍然保留了法国人特有的奢华风格。巨大圆形花窗比许多教堂都漂亮,两侧是长长的业务柜台,仍然在卖越南的明信片,工作人员也在帮助盖上邮戳,一圆游客那怀旧的梦。大厅中央是供游客休息的长凳,我们也坐下,慢慢欣赏这座古典建筑之美。大厅左右两侧墙上各有一幅大地图,据介绍乃当年法国地理学家手绘,非常珍贵。这座建筑之所以出名的另一个理由是其设计者的响当当的名头,正是建造巴黎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的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
中午时分,打的来到西贡河边的一家西餐厅吃饭,这个名叫The Deck的餐厅临水而建,装饰典雅,每个角落都由不同的花儿恰如其分地点缀着。我们先是选择了靠河的餐桌,觉得太晒又换到里面,此时,许多晚起床的人正在吃早午餐(Brunch)。在这里,如同坐在上海外滩的餐厅看黄浦江,只是这里更亲水。看着西贡河两岸矗立起的高楼大厦,以及许多大塔吊,很容易让人想起刚开始崛起的浦东,十年后的胡志明市会呈现出怎样的一幅面貌呢?
离餐厅不远处有一家评价很不错的茶馆,穿过老洋房的庭院,里面别有洞天。除了泪琳琅满目的各式茶供选择,这里的咖啡和蛋糕也让人惊喜,爱吃甜食的儿子说这里的蛋糕是他吃到过最美味的。更让人惊讶的是满屋子的古董和瓷器。老板是澳大利亚人,那位跟老板来这里开店的小伙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家的瓷器,当听说我们来自上海,他说自己去过三次上海,说起上海的外滩如数家珍,他说他相信老板的眼光: 十年后的西贡就会是另一个上海! 他说很enjoy这里的生活,他兴冲冲地告诉我: 别看西贡现在还不完善,社会有点乱,但乱而不失控,非常exciting!这种城市的活力是懒洋洋的澳大利亚生活无法比拟的,的确,对于不想过舒舒服服慢日子的年轻人来说,选择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明智之举,你会与一个崛起的城市一起成长,就像我们伴随着上海的崛起而成长一样,每每想来觉得没有虚度光阴。
与我们落脚的酒店虽然只差一公里多,但老城区的周围环境,尤其是建筑物却大相径庭,宽广的林荫大道,两侧高楼林立,既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多半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百货大楼、国际水准的大饭店,还有很养眼的殖民色彩的老建筑物,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咖啡馆和法式面包房,浪漫而优雅,“东方巴黎”的名头看来并非浪得虚名。
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参观越南的战争遗迹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最初叫做美军罪恶馆,1995年美越恢复邦交,正式改名为战争遗迹博物馆(War Remnants Museum)。网上说以前还有中越战争的内容,不过我们并没有发现,可能是出于两国关系的未来而被撤销了。参观博物馆的人不算少,又以西方人为最,一批批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参观,不少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极有可能是当年战争的亲历者,他们向导游询问着一些细节,神情颇为凝重。
一进博物馆大门,院子周围就能看到在越战期间被缴获的美军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弹等的陈列品。室内展厅共有三层,除了枪械,炮弹,刺刀等实物,大部分都是照片、地图和文字,控诉美军在越战期间如何以倚强凌弱,用现代化武器甚至化学武器等惨无人道的手段杀害越南人的场景。几乎长达20年的越战期间,美军将战火几乎烧遍越南全境,向越南投下了的炸弹多达800万吨,其数量远超整个二战期间各个战场投弹量的总和。为了对付神出鬼没的越南游击队,气急败坏的美军悍然不顾人道准则,在游击队藏身的丛林地带投放了大量被称为落叶剂的化学药品,直到今天,这些地方仍然寸草不生,落叶剂还造成了大量先天畸形儿童,一张张图片上那些畸形儿扭曲变形的样子触目惊心,让人不忍直视。
死于越战的越南人多达160多万人,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数字。但战争从来就是两败俱伤,反观美国也是伤痕累累,死亡人数超过5.8万人,30多万人受伤,几乎耗尽国力。越战后期,美国各地反战示威此起彼伏,社会严重撕裂,战场上回来的士兵们,很多一生都有严重的抑郁症,导致无数原本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
博物馆内很多照片和实物都对人视觉产生了巨大冲击力,但大部分的照片都出自于西方战地记者之手,当年的海明威也曾经当过战地记者,这完全是个高危职业,但很多名垂青史的摄影名作都是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连天之际拍摄的佳作。一张好的照片远胜千言万语,人物表情中的忧愁痛苦和悲伤沮丧跃然纸上,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情感都要强烈得多。
越战对当年的美国人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我看到一些显然是当年越战老兵的观众在摇着头长叹短嘘,残酷的战争虽然早已远去,但作为亲历者,许多人贡献了青春和鲜血,作为幸存者,他们一定会想起当年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正如《越南战争》一片中的亲历者所说的,他们都受了政府的蒙骗,风华正茂的年纪,怀着拯救被红色“共产主义”蹂躏的越南人于水火的“高尚”目的远赴万里之外的越南来作战,到了战场上才体会到了理想破灭之痛。许多年轻人(以贫穷人家的孩子为主)才刚刚高中毕业,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争先恐后奔赴前线。这些人的家长中,不少是二战老兵,他们对不太情愿为国家打仗的儿子义愤填膺,希望孩子们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一方面,那些老兵父亲在酒吧里互相吹嘘他送了几个儿子上战场以显示其爱国之荣光,妈妈们则心惊胆战,以前为前线的丈夫担忧,现在为长大了的儿子们操心。一个镇子三天两头有街坊家的孩子为国捐躯的葬礼在举行,难怪当年的克林顿远赴英国读书以逃避服兵役,成为他在总统竞选中屡屡被揭的疮疤。战争后期,征兵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些大学主动配合政府,发明了以排名学生成绩的方式让后10%的学生退学,没有了大学的保护伞,这些退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被第一时间送上了战场,这些当年的绝密资料解密后,舆论一片哗然。
中国是这场战争中另一个背后的角色,根据已经披露出来的资料看,中国在整个越战中对越南的援助力度史无前例,甚至达到了中国GDP的30-40%之多,也算是穷尽国力来帮助社会主义兄弟了,但整个展览对中国的巨大支持避而不谈,只有一张天安门广场挂着大标语“坚决支持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的照片,反而介绍了一些东欧等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越南的援助,这不得不让我们中国参观者嘘唏不已。
越南的战争遗迹博物馆是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六十座和平博物馆中的一座,这段历史叙述虽然只代表了越南的立场,但战争造成了百姓苦难则是真实存在的,值得好好看一看,让我们记住历史教训,让人类不再重蹈覆辙。走出博物馆,我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心怀感恩,和平真好!
在吃晚餐时,我的心里还在想着越战的事情,因为还有一场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密的中越战争背后的故事,那是我学生时期中国的一件大事,在诞生了很多英雄的背后,一定是数不清惨不忍睹的悲剧在战场上发生。后来,中越两国从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下子成为了你死我活的对手,我们这些天在越南遭受的白眼也一定与之密切相关。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美国人在越战中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越南人是如何这么快把当年的不共戴天之仇化解掉的呢?无论是调查还是我们在街上亲眼目睹的现象,无不显示了当今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尤其在民间,年轻人毫不犹豫地亲美,酒吧咖啡馆的音乐几乎清一色的美国歌曲和音乐,电影院的海报几乎都是好莱坞的大片,越南人抛弃了使用千年的中文,年轻一代又抛弃了使用了六十年之久的法语,英语成了越南语之外一统天下的外语。
有调查称越南30岁以下年轻人中,持亲美态度的比例居然高达88%。民间的态度应该是自发的,但官方的政策导向显然也有相当的影响,越南人急于摆脱超过千年作为中国附属国和文化附庸的阴影,远交近攻是他们的理性选择,“去中国化”,成为美国在远东的盟友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加入TPP之后,越南将成为联盟的急先锋与中国展开直接的竞争,每年6-8%的GDP增速让越南人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今天胡志明市街头正在重演当年中国崛起的一幕。对西方而言,控制小小的越南远比影响中国要容易得多,越南跟西方结盟是他们共同的诉求。
不过,在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后,越南执政者也不想明目张胆地与中国为敌,这样做既愚蠢也不切实际,所以,双方只能暗中较劲,台下暗流涌动,台面上尽量保持客客气气。至于民间的小动作,政府显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出格就装装糊涂。所以,到越南旅行的中国游客必须有所戒备,既然是去别人的地盘上旅游,只有处处多加小心,少惹麻烦。去年在越南机场因拒绝被海关人员索贿造成冲突的事件将来还会发生,集体在机场高唱国歌可能也于事无补,这些是中国游客在越南旅行比较难受的体验,短时间也很难根本改变,只有自求多福了。
回到宾馆重新沐浴在春风中,毕竟商业就是商业,对中国游客白眼的多半是机场、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员工,或者是街上小混混,做生意的宾馆、饭店、咖啡馆自然不会跟财神爷过不去。享受了宾馆提供的免费按摩后,我们早早上床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