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掉夜灯,放下手中书卷到浴室冲凉,水淋到头上,脑海回味《红星照耀中国》章节里的温情脉脉,作者笔触朴素,彼此对话睿智从容。在我的眼眸,让越来越远的历史转瞬活起来。
每每春节,我无处打发时光,挑拣几本闲书读一读,弥补平日里小缺憾。读书久了开始偏科,偏好读国史,掺杂读一些哲学类的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了独有的知识体系。
刚开始读国史,是为满足男人谈天说地所需要的那一点虚荣心;读哲学,是寻找人生意义而捧起的,又掺杂了诸子百家不好懂的古文。总之,我开始从《耶路撒冷三千年》中读到了分歧,比较儒学发展而言,传统文化还有一条主线串了起来,而其它文化在野蛮的战争中分崩离析。
初知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其人,是和同事交流时,向我推荐了《人类简史》这本畅销书。书卷到手,接连三四夜沉迷在《人类简史》里,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追溯人的进化过程。读《另一半中国史》是偶然发现的一本好书,我们惯常读正史,散落在西北的五胡三十六国史,或半耕半游牧的缘故记载很少。我出生西北偏北,对这段历史尤为好奇,开始从法国作家雷纳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里寻根究底,遇见了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史》,后来碰到了钱穆的《国史大纲》,穿插着《大明帝国兴衰史》,还有十几位不同作者的中国通史、简史。这些史学作品都指向一个核心观点,人类史就是攻城掠地史。
书读久了,开始厌恶自己的无所思考,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全无睡意的清醒,让我感到无比痛苦,甚至觉得书卷是设计好的故事,缺些味道,总想探究背后的真相,却也无从考证伪真,乖乖闻得油墨香。
读些拗口的哲学书籍时,感叹于作者深邃迷人的思考方式,和自己比拟,定是脑袋的生物构造有所不同的。再者来说,像是西方的卢梭之类,和王阳明格物、朱熹理学等哲学观点,指向一个问题,就是活好,怎么活的有价值。五千年的史,出现了匈奴、鲜卑契丹等古民族,在怀柔政策下消失在未来时空里,说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