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此标题,只感空泛及其处于很大范畴内。
宗先生在书中提到:“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故此,宗先生认为美则是与“哲学”和“宗教”紧密联系的“文艺之美”,将文艺的两种境界定义为空灵与充实,此为艺术精神的两元。那么如何定义此两者呢?笔者认为“哲学”和“宗教”中所获得精神感悟,将其反应于艺术作品的建构出的艺术境界,所呈现的美感一个是“空灵”,另一个是“充实”。
本章于笔者而言,颇为深奥,需反复阅读梳理其中概念之间的联系。文章论“空”和“空产生的隔”两点之间的关系及所达艺术境界,让我们能真正认识到世界,认识世界的“真”“美”,认识它们的过程不仅得依靠日常生活中的浅白经历,充实的生活经验便是情感丰富的前置环节,关键在于保持“心里空灵”并充分体验生活。正如陶渊明一首《饮酒》中所述“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可“悠然见南山”,也才可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某一层面将生活的艺术境界的“空”并不是无实,而是由心灵的“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才可感受自然及生活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灵”与“充实”。所以中国诗人尤爱把森林万象映射在太空的背景上,境介丰实空灵。
艺术心灵的最高境界,便是从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